文章解析

nán
·
·
zhī
huā
·
·
háng
zhōu
jǐng

朝代:元作者:关汉卿浏览量:2
tiān
xià
jǐn
xiù
xiāng
huán
hǎi
nèi
fēng
liú
yuán
cháo
xīn
guó
wáng
sòng
jiā
jiù
huá
shuǐ
xiù
shān
dào
chù
kān
yóu
zhè
ér
guì
mǎn
chéng
zhōng
xiù
fēng
lián
hōng
rén
yān
còu
liáng
梁州第七
梁州第七
zhōu
bǎi
shí
jiē
zhěng
wàn
jiā
lóu
cēn
bìng
bàn
ér
xián
tián
sōng
xuān
zhú
jìng
yào
huā
chá
yuán
dào
zhú
méi
tuó
ér
shī
ér
shàn
píng
wéi
西
yán
chǎng
biàn
便
dài
qióng
yáo
shān
qiān
dié
fěi
cuì
liáng
wàng
qián
táng
jiāng
wàn
qǐng
gèng
yǒu
qīng
绿
shuǐ
huà
chuán
ér
lái
wǎng
xián
yóu
zhè
jiāng
tíng
jǐn
xiāng
duì
xiāng
duì
zhe
xiǎn
lǐng
gāo
fēng
cháng​​
guài
shí
kān
xiàn
kān
wěi
jiā
jiā
yǎn
yìng
liú
shuǐ
lóu
zhēng
róng
chū
cuì
wēi
yáo
wàng
西
shān
shì
kàn
liǎo
zhè
liǎo
zòng
yǒu
dān
qīng
xià

译文

看遍天下的锦绣河山,享尽全国的大好风光。刚刚归附元朝的杭州,曾经是南宋朝廷的温柔乡水色秀丽,山峰奇特,到处都适合游玩,这地方实在太富贵繁华。满城中都是绣花的帷幕和随风飘动的帘子,到处都是人烟聚集的热闹景象。【梁州第七】百十里长的街道整齐排列,数不胜数的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没有半点儿空闲的田地。松树环绕的轩廊,翠竹夹道的小径,种满药材的园圃,鲜花盛开的小路,生长茶树的园圃,种植稻谷的田间小路,竹林茂密的山坞,梅花绽放的溪流。每处都是一首诗的题材,每一步都像是一扇屏风画帏。西边的盐场就像一条白色的美玉带,吴山的山色像千层翡翠。哎呀,望着钱塘江像万顷玻璃一样。还有清澈的溪流和碧绿的水,画船在水中悠闲地来往游玩。浙江亭与对岸的景物紧紧相对,正对着那险峻山岭、高耸峰峦上的棱峋怪石,足以欣羡、足能使我写下文章来记录。【尾】家家户户被流水环绕掩映,在绵延的翠绿山脉上楼阁突出显现,远远地看着西湖边暮色下的山势起伏。看了这山峦,瞧了那峰巅,即使有丹青妙手也难以画出这美景。

逐句剖析

"普天下锦绣乡":看遍天下的锦绣河山,

"寰海内风流地":享尽全国的大好风光。

# 风流地:这里指风光最美好的地方。风流:风韵美好动人。,寰海内:指整个中国。寰:广大的地域。海内:四海之内,古代传说中国的四周有海环绕,故以海内称国内。

"大元朝新附国":刚刚归附元朝的杭州,

# 附国:元朝在至元十三年(1276年)攻下杭州。这篇套曲写于南宋灭亡后不久,所以称南方为“新附国”。

"亡宋家旧华夷":曾经是南宋朝廷的温柔乡

# 亡宋家旧华夷:意为杭州是被灭掉的南宋王朝的旧领土。华夷:古代对汉族(华)和偏远少数民族(夷)的泛称,这里指国家疆域。

"水秀山奇":水色秀丽,山峰奇特,

"一到处堪游戏":到处都适合游玩,

# 堪:可以。,一到处:所到之处,处处。

"这答儿忒富贵":这地方实在太富贵繁华。

# 忒:太。,这答儿:这地方。

"满城中绣幕风帘":满城中都是绣花的帷幕和随风飘动的帘子,

"一哄地人烟辏集":到处都是人烟聚集的热闹景象。

# 一哄地:形容人多嘈杂的样子。

"【":【梁州第七

"】":】

"百十里街衢整齐":百十里长的街道整齐排列,

# 街衢: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

"万余家楼阁参差":数不胜数的亭台楼阁参差错落,

"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没有半点儿空闲的田地。

# 半答儿:半点儿,半块。

"松轩竹径":松树环绕的轩廊,翠竹夹道的小径,

# 松轩:松下的长廊。轩:有窗的廊。

"药圃花蹊":种满药材的园圃,鲜花盛开的小路,

# 蹊:小路。

"茶园稻陌":生长茶树的园圃,种植稻谷的田间小路,

"竹坞梅溪":竹林茂密的山坞,梅花绽放的溪流。

"一陀儿一句诗题":每处都是一首诗的题材,

# 一陀儿一句诗题:“一陀儿”二句:意为每到一处,都有作诗的题目;每走一步,都有入画的景致。一陀儿:一块、一处。

"行一步扇面屏帏":每一步都像是一扇屏风画帏。

# 屏帏:指有图画的屏风。

"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西边的盐场就像一条白色的美玉带,

"吴山色千叠翡翠":吴山的山色像千层翡翠。

"兀良":哎呀,

# 兀良:也作兀刺,语助词。这里起调节排句语气的作用。

"望钱塘江万顷玻璃":望着钱塘江像万顷玻璃一样。

"更有清溪绿水":还有清澈的溪流和碧绿的水,

"画船儿来往闲游戏":画船在水中悠闲地来往游玩。

"浙江亭紧相对":浙江亭与对岸的景物紧紧相对,

"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正对着那险峻山岭、高耸峰峦上的棱峋怪石,

"堪羡堪题":足以欣羡、足能使我写下文章来记录。

"【":【尾

"】":】

"家家掩映渠流水":家家户户被流水环绕掩映,

"楼阁峥嵘出翠微":在绵延的翠绿山脉上楼阁突出显现,

# 翠微:青绿的山色。这里指青翠的山峰。,峥嵘:这里是形容楼阁的高峻突出。

"遥望西湖暮山势":远远地看着西湖边暮色下的山势起伏。

"看了这壁":看了这山峦,

"觑了那壁":瞧了那峰巅,

# 觑:看,瞧。

"纵有丹青下不得笔":即使有丹青妙手也难以画出这美景。

# 丹青:红色和青色的颜料。这里指丹青手,即画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吕·一枝花·杭州景》是元曲散曲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首套曲。该作品热情赞颂了素有“东南第一州”美誉的杭州,既颂扬当地百姓生活富足,也盛赞山川景致之秀美。在“一枝花”这部分,作者抒发了对古都杭州的真切感受。而“梁州第七”和“尾”两支曲子,着重围绕杭州给人的印象从两个方面展开描述:一方面是山水的奇特秀丽,所到之处都值得赏玩;另一方面是城市的繁荣昌盛,人口密集,热闹异常。全曲语言平实生动,将描写与议论相结合,把写景与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者内心的激昂情感得以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关汉卿(1230?~1300?),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又有祁州(今河北安国)人、解州(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镇)人诸说。约生于金末,卒于元。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方面地揭示了金元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等多种典型的妇女形象。剧作大多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曲词本色而精练。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十多种,《哭香囊》《春衫记》《孟良盗骨》三种仅存残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篇套曲是关汉卿晚年南下至杭州游览时的作品。自北宋时期开始,杭州就以其经济的繁盛与景色的秀美名扬四海,及至南宋王朝定都于此,历经百余年的经营,杭州城愈发繁荣兴盛。当元朝灭掉南宋之后,众多北方学士纷纷南下,作者大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前往南方游历,在此期间,他尽情欣赏了杭州的湖光山色以及市井间的繁华盛景,于是满怀激情地创作出了这一套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曲套曲,主题围绕赞美杭州的风景和繁华展开。作品开篇便以“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总领全篇,强调杭州的美丽与繁华。接着,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杭州的景色,如整齐的街道、参差的楼阁、美丽的自然景观等,展现出杭州的富贵与秀丽。最后,作者以“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表达了对杭州美景的赞叹。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虚衬实,“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以虚拟的“丹青妙笔”无法描绘实景(杭州的山水胜景),反衬出现实景色的美到极致。这里的“虚”是艺术创作的想象局限,“实”是杭州的真实景致,通过虚构的“无法描摹”突出实景的不可超越性。情景交融:将“松轩竹径,药圃花蹊”等自然景色与“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的观景动作相结合,让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对杭州的惊喜与赞叹之情,达到景与情的交融。景物描写:在描绘杭州景色时,运用了大量具体的景物元素,如“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清溪”“绿水”“画船”等,将杭州的美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杭州如诗如画的景致。议论:在描写杭州景色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议论,如“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通过议论进一步突出杭州景色的美不胜收,展现了作者对杭州的无尽感慨和怀想。

3. 分段赏析

在这套曲子里,关汉卿以别具一格的观察角度和生动的文字,尽情赞颂了杭州的繁华市井与迷人风光。他主要采用铺陈叙述的手法,一开始就勾勒出这座古城的历史演变以及当下繁盛的景象。在他笔下,杭州不但是举世皆知的锦绣之地,更是天下闻名的风流之处,拥有数不尽、说不完的繁华美景,然而“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一句,又道出了它在繁华背后隐藏的沧桑岁月。随后的曲词里,关汉卿用精致细腻的语言,详尽描绘了杭州城的迷人景致。“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城中道路纵横交错,数不清的精美建筑错落排列,这广阔的杭州城,竟然没有一点空闲之地,仅凭这一句就足以让人想象杭州在宋元时期的辉煌景象。不管是“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还是“茶园稻陌,竹坞梅溪”,走一步就能遇见一句诗,行一处就能看到一幅画。“清溪”“绿水”“画船”,这般美景良辰,足以让所有观赏之人羡慕不已,再华丽的辞藻来赞美都不为过。这套曲子最精彩之处在于“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几句。作者虽然文笔出众,将杭州的美景用心刻画,但无奈眼前的如画江山,即便是最出色的画家,也难以将其神韵完全呈现。这种表达方式更凸显了杭州城的美轮美奂,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无尽的感概和深思。

4. 作品点评

除《一枝花》里“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稍含对历史的感怀外,整支套曲主要抒发了关汉卿对江南山光水色与城市繁华盛景的惊叹与赞赏。曲中更流露出他对华夏大地壮丽景色的热爱之情。此曲文字浅显鲜活,融描写与议论于一体,将写景与抒情完美融合,集中体现了元曲的艺术魅力,在用词造句间尽显关汉卿创作风格的质朴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纵观全套,首曲作总的赞美,提挈全篇,起得响亮高旷,确如“风头”;次曲做具体描绘,层层铺写,疏密有致,笔酣墨饱,恰如“猪肚”;尾曲总挽全曲,侧写虚结,收得干脆,结得有力,真如“豹尾”。

不详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赵义山《元曲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尹志平《无梦令·说破劳生如梦》

下一篇:元·马钰《踏云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