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要君知":这岁寒时节的三位挚友(松竹梅)需要你真正理解,
"不比凡花儿女姿":绝不像寻常花木那般娇柔作女儿态。
"颇爱槎枒却高古":尤其偏爱梅枝错落参差的形态更显古朴,
"正嫌纠结玷幽奇":却正嫌弃过分缠绕的枝条玷污了清幽奇趣。
"豪夸何用锦为障":何必用锦绣屏风来豪奢夸耀,
"潇洒须添露作帷":真正的潇洒应以晨露为天然帷帐。
"可是道人多事在":莫非是修道之人过于执着,
"横斜请看昔贤诗":且看古人诗中那横斜疏影的至高意境。
南宋文学家
姜特立(1125~1202?),南宋文学家。字邦杰,号梅山老人,处州丽水(今属浙江)人。以荫补承信郎,孝宗时任福建兵马副都监。光宗即位,迁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拜庆远军节度使,因招权纳贿为时人诟病。姜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自然流露,不事雕琢,韩元吉、陆游、杨万里均称赏之。其词今存二十首,多咏怀酬送之作,风格婉丽。著有《梅山词》《梅山续稿》。
1. 分段赏析
首联“岁寒三友要君知,不比繁花儿女姿”诗人开篇即点明主旨,强调梅花作为“岁寒三友”之一,其特质应为人所知。它不同于那些繁花,有着儿女般柔美的姿态。将梅花与繁花对比,突出了梅花的坚毅与高雅,不似普通花朵那般艳丽柔弱,奠定了全诗赞梅、颂梅的基调,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独特品格的认可与推崇。颔联“颇爱槎枒却高古,正嫌纠结玷幽奇”进一步描写梅花的形态与品格。诗人说自己喜爱梅花枝干的槎枒(即参差不齐)之态,认为这种形态展现出高古的气质。而对于那种纠结缠绕的样子则十分嫌弃,觉得它会玷污梅花的幽奇之美。通过“爱”与“嫌”的鲜明对比,更加强化了诗人对梅花那种自然、古朴、幽奇之美的喜爱,体现出诗人审美情趣的高雅。颈联“豪夸何用锦为障,潇洒须添露作帷”从侧面烘托梅花的品格。诗人认为,梅花无需用华丽的锦缎作为屏障来夸耀自己,相反,只有清露才能为它增添潇洒的气质,使其更显风姿。“何用”与“须添”形成对照,批判了那种追求奢华、豪夸的世俗风气,彰显了梅花不慕虚荣、清新脱俗的潇洒品性,也暗示了诗人自身不随波逐流、追求洒脱自在的心境。尾联“可是道人多事在,横斜请看昔贤诗”以一种略带诙谐的语气作结。诗人说或许是自己这个“道人”太过多事了,但看到梅花横斜的姿态,就不禁想起昔贤们关于梅花的诗句。“横斜”描绘出梅花枝条的形态,让人联想到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等名句,借由提及昔贤诗,表明梅花一直是文人雅士笔下的高雅之物,其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梅花的喜爱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蕴含着诗人对古典文化中梅花意象的传承与共鸣。
上一篇:宋·姜特立《嘉泰二年得京祠》
下一篇:宋·姜特立《和唐户古律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