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ú
jǐng
wén

朝代:宋作者:姜特立浏览量:1
liú
jǐng
wén
西
zhàn
chū
shēn
tóng
shī
wén
cuǐ
càn
jié
jiāo
huáng
qín
zhāng
tóng
guàn
wén
chū
fēn
西
bān
huàn

译文

追忆往昔的刘景文,他的父亲战死在西部战场。(他的)出身家世与我相同,他的诗文也光彩夺目。(他)与苏轼、黄庭坚结交,与秦观、张耒志趣相投。文才与武略原本融为一体,(他)在武职之位不必转任(文官)。

逐句剖析

"忆昔刘景文":追忆往昔的刘景文,

# 昔:过去的,从前的。,忆:忆起。

"其父死西战":他的父亲战死在西部战场。

"出身与我同":(他的)出身家世与我相同,

# 出身:出生。

"诗文亦璀璨":他的诗文也光彩夺目。

# 璀璨:光彩绚丽。

"结交苏与黄":(他)与苏轼、黄庭坚结交,

# 结交:与人交往,建立情谊。

"秦张同一贯":与秦观、张耒志趣相投。

"文武初不分":文才与武略原本融为一体,

# 文武:文治与武事。

"西班不须换":(他)在武职之位不必转任(文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刘景文》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姜特立以同乡之谊与相似经历为切入点,全方位展现刘景文在文学与军事领域的杰出才能和无私奉献精神。诗中着重提及刘景文与苏轼、黄庭坚等文坛大家交往密切,侧面烘托出其在文学界备受尊崇的地位;尾句“西班不须换”则直抒胸臆,生动彰显刘景文淡泊名利、不慕官位的高尚品格,通过对刘景文多维度的刻画,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姜特立(1125~1202?),南宋文学家。字邦杰,号梅山老人,处州丽水(今属浙江)人。以荫补承信郎,孝宗时任福建兵马副都监。光宗即位,迁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拜庆远军节度使,因招权纳贿为时人诟病。姜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自然流露,不事雕琢,韩元吉、陆游、杨万里均称赏之。其词今存二十首,多咏怀酬送之作,风格婉丽。著有《梅山词》《梅山续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怀人咏志诗。通过对刘景文生平事迹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其才华的钦佩、对其淡泊名利品格的赞美,以及深切的敬仰之情。

2. 分段赏析

“忆昔刘景文,其父死西战”两句,开篇点明回忆对象为刘景文,并引出其父战死西边的往事。“忆昔”营造出一种追忆往昔的氛围,让读者跟随诗人的思绪回到过去。“其父死西战”短短数字,便勾勒出一个悲壮的场景,暗示了刘景文出身于一个具有家国情怀、为家国奉献的家庭,为后文展现刘景文的形象埋下伏笔,也从侧面烘托出刘景文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使读者对刘景文其人产生初步的敬意。“出身与我同,诗文亦璀璨”进一步介绍刘景文。“出身与我同”拉近了诗人与刘景文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切感,也暗示两人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相似的经历或感受。“诗文亦璀璨”则是对刘景文文学才华的高度赞美,“璀璨”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刘景文诗文的辉煌夺目,展现出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使读者对刘景文的形象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增添了对他的钦佩之情。“结交苏与黄,秦张同一贯”着重描写刘景文在文坛的交往。“结交苏与黄”明确指出刘景文与苏轼、黄庭坚这两位文坛巨擘交往甚笃,苏轼和黄庭坚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能与他们结交,足以证明刘景文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秦张同一贯”虽未明确指出“秦张”具体所指,但结合语境可推测也是当时有一定地位和才华的文人,“同一贯”表示刘景文与他们的交往也十分融洽,进一步强调了刘景文在文人圈子中的广泛人脉和良好声誉,展现出他在文学社交方面的出色能力。“文武初不分,西班不须换”是对刘景文个人品质和态度的赞美。“文武初不分”表明刘景文在文学和军事方面都有涉猎且表现出色,没有明显的界限,体现了他全面发展的才能和卓越的综合素质。“西班不须换”中“西班”在古代常指武官的班次,此句意思是刘景文在武官的位置上也不需要更换,暗示他具备担任武官的才能和资格,但他并不刻意追求官位的变动,彰显出他高尚的品格和对官位的淡泊态度,使刘景文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令人敬仰。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凝练流畅的笔触,刻画刘景文形象,生动彰显其出众才华与高洁品质,令人心生敬仰,引发对优秀品格的深切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特立《哭仲子》

下一篇:宋·姜特立《刘元亨挽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