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u
rén
luò
zhōng
chūn
gǎ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bēi
jīn
yuán
zhōng
yuè
tàn
tiān
jīn
qiáo
shàng
chūn
ruò
xué
duō
qíng
xún
wǎng
shì
rén
jiān
chù
shāng
shén

译文

不要对着金谷园中的月亮伤感,不要叹息天津桥上的春天。如果学那些多情的人搜寻、回忆往事,人间又有哪里不使人黯然神伤呢?

逐句剖析

"莫悲金谷园中月":不要对着金谷园中的月亮伤感,

# 中月:当空的明月。,金谷园:西晋豪富石崇的别墅,遗址位于今洛阳市孟津县送庄乡凤凰台村东南一里许金谷涧中。

"莫叹天津桥上春":不要叹息天津桥上的春天。

"若学多情寻往事":如果学那些多情的人搜寻、回忆往事,

# 往事:过去的、以往的事。,多情:富于感情。

"人间何处不伤神":人间又有哪里不使人黯然神伤呢?

# 伤神:损耗精神。,何处:那里、那儿。疑问之词。,人间:世间、尘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友人洛中春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劝人莫为金谷园的月色、天津桥的春光兴衰而悲叹,体现出对往昔兴衰的感慨,传达了不要沉湎于过去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诗,主题围绕对兴衰变迁的感慨以及劝人释怀过往。诗人开篇劝诫友人,不要为金谷园的月、天津桥的春这些曾经繁华如今可能衰落的事物而悲伤感叹;接着指出,如果总是追寻往事,人间处处都会让人伤感,意在劝人放下对过去兴衰的纠结。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莫悲”“莫叹”等词语直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劝诫,“人间何处不伤神”直白地说出沉湎往事的结果,情感真挚坦率。用典:诗中运用了金谷园和天津桥两个典故。金谷园是西晋富豪石崇的私家别墅,曾经奢华至极,石崇常在其中寻欢作乐,然而后来石崇失势,金谷园也逐渐荒废;天津桥始建于隋炀帝时期,在隋唐时是洛阳城中连接洛河两岸的重要桥梁,一度繁华,后历经战乱等逐渐没落。这些典故为诗歌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诗人以金谷园和天津桥这两个具有历史兴衰象征意义的地点起笔,直接劝告友人不要为这些地方的兴衰变化而伤怀,奠定了全诗劝诫释怀的基调。后两句“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进一步阐述如果总是像那些多情之人一样追寻过去的事,那么人间处处都会令人黯然神伤,深化了诗歌不要沉湎于往昔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和友人洛中春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平易通俗的风格,语言简洁直白却富有深意。诗人借古事古迹劝友人莫为兴衰伤感,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虽看似是对友人的劝解,但也隐隐流露出自己对过往经历的复杂情感和试图超脱的心态,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和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郭震《古剑篇》

下一篇:唐·周昙《三国门·后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