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rén
·
·
xuān
xīn
chǒu

朝代:宋作者:向子湮浏览量:1
nián
xuě
mǎn
cháng
ān
shù
wàng
duàn
yáng
zhōu
jīn
nián
kàn
xuě
zài
yáng
zhōu
rén
zài
péng
lái
shēn
chù
ruò
wéi
chóu
ér
jīn
hèn
xiāng
hèn
lái
píng
shān
táng
xià
jiù
yóu
zhǐ
yǒu
chūn
yáng
liǔ
fēng
liú

译文

去年的雪落满了长安的树木。我望眼欲穿那通往扬州的道路。今年赏雪却是在扬州。人仿佛身处蓬莱仙境深处、怎样抒发我的愁绪呢。如今不怨恨他耽误了我。只恨自己来得太晚。平山堂下昔日嬉戏游玩的踪迹仍在。只有那春风中舞动的杨柳、还像从前那样风流。

逐句剖析

"去年雪满长安树":去年的雪落满了长安的树木。

"望断扬州路":我望眼欲穿那通往扬州的道路。

"今年看雪在扬州":今年赏雪却是在扬州。

"人在蓬莱深处、":人仿佛身处蓬莱仙境深处、

"若为愁":怎样抒发我的愁绪呢。

"而今不恨伊相误":如今不怨恨他耽误了我。

"自恨来何暮":只恨自己来得太晚。

"平山堂下旧嬉游":平山堂下昔日嬉戏游玩的踪迹仍在。

"只有舞春杨柳、":只有那春风中舞动的杨柳、

"似风流":还像从前那样风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虞美人·宣和辛丑》是宋代词人向子諲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通过“去年雪满长安树”与“今年看雪在扬州”的赏雪对比,写身处似蓬莱的扬州却生愁绪,展现对故地情境的追忆;下阕以“而今不恨伊相误”转折至自省,配合“自恨来何暮”的喟叹凸显心境转折,末句借平山堂下“舞春杨柳”的意象收束,暗含今昔对比的苍凉。全词紧扣雪景与旧游踪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作者对变迁的体悟,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词人

向子湮(諲)(1085~1152),宋代词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哲宗元符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词风感慨深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豫章郡王席上》。著有《酒边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行旅感怀词。词作通过去年在长安望扬州雪景与今年在扬州赏雪的对比,以及对平山堂旧游的追忆,抒发了时光流转中的怅惘与感怀。

2. 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去年雪满长安树”与“今年看雪在扬州”的时间与空间场景对比,道出说不清的愁绪,这种美景与愁情的反差,让愁绪更显深沉。​

3. 分段赏析

上片:“去年雪满长安树。望断扬州路”两句是对上一年雪景与心境的追忆。“雪满长安树”勾勒出去年长安被大雪覆盖的景象,洁白而广阔;“望断扬州路”则写出诗人极目远眺扬州方向,直到视线的尽头。“望断”二字含着深切的牵挂,仿佛能看到诗人伸长脖颈、久久凝望的样子,既藏着对扬州的思念,也为下文的“今年”埋下对比的伏笔。​“今年看雪在扬州。人在蓬莱深处、若为愁”三句转写当下的情景。“今年”与“去年”形成时间对照,地点也从长安换到了扬州。“看雪在扬州”是眼前实景,“蓬莱深处”以仙境比喻扬州的秀美,本是赏心乐事,可“若为愁”却陡然一转,写出诗人身处如仙境般的扬州,心中却萦绕着说不清的愁绪,这种美景与愁情的反差,让愁绪更显深沉。​下片:“而今不恨伊相误。自恨来何暮”两句是情感的转折与深化。“而今”承接上文的今昔对比,“不恨伊相误”放下了对他人的怨怼,“自恨来何暮”则将情感转向自我,“来何暮”三字满是遗憾,遗憾自己来到扬州太迟,错过了曾经的时光。这种从“恨人”到“自恨”的转变,让情感更显真挚,也藏着对过往的追悔。​“平山堂下旧嬉游。只有舞春杨柳、似风流”三句以回忆与眼前景作结。“平山堂”是扬州的名胜,“旧嬉游”唤起对往昔在平山堂游玩的记忆,满是温馨;“舞春杨柳”描绘出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似风流”则说只有这杨柳还像当年一样洒脱灵动。杨柳依旧,而曾经的嬉游时光却已逝去,以乐景衬出人事变迁的感慨,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向子湮《好事近·用前韵答邓端友使君》

下一篇:宋·向子湮《如梦令·二之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