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明月光中":华灯与明月交相辉映,
"绮罗弦管春风路":游人身着华服,乐声如春风拂路。
"龙如骏马":车马如游龙穿梭,
"车如流水":人流似春水奔涌,
"软红成雾":尘土飞扬如红雾弥漫。
"太子池边":太液池畔,
# 太子池:一作太一池。汴京城内池苑。
"葆真宫里":葆真宫中,
# 葆真宫:汴京城内道教宫观,在朱雀门外横大街南。
"玉楼珠树":玉宇琼楼缀满明珠,古木参天。
"见飞琼伴侣":遥见仙子舞伴,
"霓裳缥缈":霓裳轻纱飘荡,
"星回眼、":眼眸如星流转、
"莲承步":莲步轻盈生姿。
"笑入彩云深处":笑语飞入云端深处。
"更冥冥、":更似迷蒙、
"一帘花雨":似帘外花雨纷扬。
"金钿半落":金饰半脱,
"宝钗斜坠":宝钗歪斜垂落,
"乘鸾归去":乘鸾鸟翩然隐入夜色。
"醉失桃源":醉中误入桃源仙境,
# 桃源:即桃花源。这里是比喻当年承平安乐的生活。
"梦回蓬岛":梦回到蓬莱岛,
# 蓬岛:即蓬莱仙岛。
"满身风露":遍体风露沾衣。
"到而今江上":如今伫立江畔,
"愁山万叠":愁绪如山峦叠嶂,
"鬓丝千缕":白发似丝缕千重。
宋代词人
向子湮(諲)(1085~1152),宋代词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哲宗元符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词风感慨深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豫章郡王席上》。著有《酒边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节令怀古之作。词人通过今昔对比手法,以元宵节为切入点,展现汴京昔日的繁华盛景与南宋偏安的凄凉现实,形成强烈反差,从而抒发对故国沦陷的深切怀念与黍离之悲。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华灯明月光中,绮罗弦管春风路”实写:“华灯”“明月”“绮罗”(华服)、“弦管”(乐声)均为具体物象,描绘元宵夜灯火辉煌、游人如织的场景。虚写:“春风路”以虚笔点染游人内心喜气,暗喻早春寒意被欢愉驱散,赋予无形氛围以温度感。
3. 分段赏析
上阕“华灯明月光中,绮罗弦管春风路”开篇,实写汴京元宵灯会的璀璨景象:“华灯”指雕饰精美的彩灯,“明月”点明正月十五月圆之夜,二者交相辉映形成昼夜通明之景;“绮罗”为游人华美服饰,“弦管”代指丝竹乐声,虚写春风满路的欢愉氛围,暗喻游人喜气驱散早春寒意。“龙如骏马,车如流水”化用李煜“车如流水马如龙”句式倒装,以“龙马”喻皇家仪仗的威仪,“软红成雾”状写游人如织、尘雾缭绕的盛况,三句浓缩汴京街市车马喧阗的动态画卷。“太液池边,葆真宫里”实指汴京皇家园林,据《东京梦华录》载,此二处为上元节重点张灯区域;“玉楼珠树”以珠玉镶嵌的楼阁林木,极写宫苑灯饰的奢华璀璨。“见飞琼伴侣”用《汉武帝内传》许飞琼典故,喻指宫中仙姿绰约的歌女;“霓裳缥缈”化用玄宗谱曲的《霓裳羽衣》,描摹舞袖翩跹若云似雾的姿态;“星回眼”以星辰喻歌女明澈眼眸,“莲承步”典出东昏侯“步步生莲”旧事,刻画舞者莲步轻移的曼妙风姿,层层铺陈,将元宵狂欢推向高潮。下阕“笑入彩云深处”承接上阕的歌舞盛况,实则暗藏转折:“笑入”二字表面写游人沉醉灯海,实则暗喻词人于回忆中短暂忘却现实的苦涩。“彩云深处”既指汴京宫苑的彩山灯景,又暗含仙境意象,与后文“醉失桃源”形成虚实呼应。“更冥冥、一帘花雨”以焰火坠落喻繁华消散,“冥冥”二字既写夜色深沉,又暗指家国命运的不可捉摸。“金钿半落,宝钗斜坠”转写观灯仕女的狼狈情态:金饰零落、钗环歪斜,既实写通宵欢宴后的疲态,更隐喻北宋王朝的倾颓。“乘鸾归去”化用弄玉乘凤典故,将游人散场与故国沦丧叠字,暗示繁华终成过眼云烟。“醉失桃源”三句为全词枢纽:“桃源”喻指北宋故都,“醉失”直指南宋朝廷弃守汴京的昏聩,“蓬岛”则暗合《山海经》中蓬莱仙岛的缥缈,形成“仙境—现实”的强烈反差。“满身风露”既写夜寒露重,更喻主战派词人历经政治风雨的沧桑。结句“到而今江上,愁山万叠,鬓丝千缕”以空间对时间:江上愁山喻指半壁江山的破碎,鬓丝千缕具象化词人半生忧思。数字夸张手法强化情感张力,与开篇“华灯明月”形成冷暖对照,最终在“白发三千丈”的悲怆中收束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