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u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yǒu
yáo
tái
xiāng
nán
suǒ
guī
jiāo
kāi
绿
shàn
hàn
dàn
jiàn
hóng
wài
chuán
guāng
yuǎn
yān
zhōng
jié
xiǎng
wēi
liáng
xiāo
cùn
yàn
huí
shǒu
shì
chóng
wéi

译文

仿佛有一位神仙客,责难于我,并且要求归去。这位客人手拿芭蕉绿扇,身披着像荷花一样的红衣。他渐渐远了,从水滨之外的远处传来一阵强光,烟雾缭绕中传来微弱的声音。美好的夜晚只剩下一寸残焰,回首看时,不过是我独坐重帏而已。

逐句剖析

"如有瑶台客":仿佛有一位神仙客,

# 瑶台客:瑶台仙女。瑶台,传为神仙居处,亦以喻月宫。

"相难复索归":责难于我,并且要求归去。

# 索归:求归。,相难:责难于我。难,诘责:相,指代副词,偏指一方,此代我。

"芭蕉开绿扇":这位客人手拿芭蕉绿扇,

"菡萏荐红衣":身披着像荷花一样的红衣。

# 荐:垫。,菡萏:即荷花。

"浦外传光远":他渐渐远了,从水滨之外的远处传来一阵强光,

# 浦:水滨,亦泛指江河池塘之水面。

"烟中结响微":烟雾缭绕中传来微弱的声音。

# 结响:声音、韵调。

"良宵一寸焰":美好的夜晚只剩下一寸残焰,

# 焰:一作艳。

"回首是重帏":回首看时,不过是我独坐重帏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如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五言律诗。主题围绕爱情展开,以迷离的梦境形式,借幻觉描摹,抒发对强烈恋情的向往、追恋、反思与哀痛。内容上,通过瑶台客、绿蕉红荷、神女等意象,营造出朦胧的意境。写作手法上,运用意象重叠,增强了诗的朦胧感。全诗虽未明显分段,但句句皆围绕情感与意象展开,含蓄地传达复杂情感。此诗具有李商隐诗歌独特的情思、意境朦胧的风格,在表现爱情的诗作中,以其独特的朦胧美和含蓄的情感表达,展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是李商隐爱情诗中情思细腻、意境深远的代表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如有》是李商隐所写。李商隐在大和(827—835)年间初学仙于玉阳东山,大和三年(829)末离开云山“独下”,进入令狐楚的天平幕,其“玉阳之恋”也随之告一段落。此诗写的是梦忆,展现出他对年轻时一段恋情难以忘怀。该诗创作于这之后,一种可能是在大和年间,也可能是多年后他偶然忆起这段恋情,积思成梦,又因梦而思绪更甚,从而创作了此诗,大约写于大和四年(830)夏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爱情诗。诗歌通过密集的意象组合(瑶台神女、碧绿芭蕉、火红菡萏、浦外远光、烟中响、锦帷绣帐等),营造了一个朦胧缥缈的梦境意境。全诗以梦境为载体,描绘了与爱人短暂相遇又骤然分离的过程,通过光与影、虚与实、色与声的交错对比,暗喻了现实中可望而不可及的情感困境。尾联“良宵谁与共,回首泪千行”以景结情,含蓄表达了对逝去恋情的深深怀念与无法挽回的怅惘,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美丽华缛、意象繁复”的典型风格,以及其对隐秘情感的幽微捕捉与永恒追问。

2. 写作手法

对比:在色彩运用上,以芭蕉的暗绿为基调,缀以荷花的粉红,长裙的大块面绿与短衣的散状红形成面与点的映照,暗绿与粉红构成色度上暗与明的反差,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让情感借朦胧梦境得以宣泄。情景交融:诗歌将情感融入到梦境的景色描写中,如“良宵谁与共,回首泪千行”,以景结情,通过对良宵回忆和回首的场景描绘,含蓄地表达出对逝去恋情的怀念与怅惘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如有瑶台客,相难复索归”,以瑶台客起笔,营造出缥缈虚幻之感,暗示邂逅佳人却又面临分离的无奈。颔联“芭蕉开绿扇,菡萏荐红衣”,借芭蕉展叶、菡萏开花之景,以生机勃勃的画面暗喻初见佳人时的美好。颈联“浦外传光远,烟中结响微”,通过描绘浦外远光、烟中结响,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展现出距离感和朦胧感,暗示情感的可望而不可及。尾联“良宵谁与共,回首泪千行”,点明这一切不过是梦境,以良宵无人相伴、回首泪流满面的场景,将对往昔恋情的怀念与现实中无法再续前缘的怅惘推向高潮,借景抒情,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如有》是李商隐爱情诗中的佳作,极具艺术价值。其写作特色鲜明,通过意象叠加、色彩对比、情景交融等手法,构建出一个朦胧艳丽、神秘虚幻的梦境世界,生动展现了李商隐诗歌情思与意境朦胧的独特风格。诗中虽无广为人知的名句,但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刻,将对往昔恋情的追忆、怅惘与无奈融入梦幻般的场景描绘之中。从文学地位来看,它代表了李商隐主体风格的一种,以密集的意象、轻远飘逸的情感传递,为后世研究李商隐诗歌情感与艺术手法提供了重要范例,在唐代爱情诗的长河中占据独特而重要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亦艳诗也。

清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卷下

# 此忆梦中所遇也……良夜重帏,觉来唯有浩叹而已。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卷五

# 本无其人,意中如有红衣绿扇之人索归难我。浦外光远,烟中响微,实无其人,唯良宵烛下,独坐重帏而已。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卷五

# 不甚可解,语亦未工。(镜烟堂本。)不甚可解,格亦卑下。

清纪昀《玉溪生诗说》卷下《抄诗或问》

# 纪氏既不能解,安能定其工拙耶?评语自相矛盾,可笑!

近现代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孙元晏《陈·狎客》

下一篇:唐·张说《晦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