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chái
jiāng
kǒu

朝代:宋作者:宋伯仁浏览量:1
bái
tóu
làng
zhōu
qīng
quán
kào
qiáng
wéi
shēng
wéi
yǒu
qīng
shān
shì
yōu
fēng
yōu
qíng

译文

在白色浪涛里,小船像树叶一样轻,完全依靠船桅来寄托生死。只有那青山,什么事情都没有,它既不担忧风雨,也不担忧晴天。

逐句剖析

"白头浪里叶舟轻":在白色浪涛里,小船像树叶一样轻,

# 里:一作裹。

"全靠樯桅寄死生":完全依靠船桅来寄托生死。

"唯有青山无一事":只有那青山,什么事情都没有,

"不忧风雨不忧晴":它既不担忧风雨,也不担忧晴天。

# 不忧风雨不忧晴:旧注:嘉熙丁酉春寓居京华盐桥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归渡柴墟江口》是宋代诗人宋伯仁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通过对比江上行舟的险象环生与青山的超然物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前两句以“白头浪”“叶舟轻”等意象,描绘了渡江的惊险,暗喻人生的漂泊与无常;后两句则借“青山”的永恒不变,寄托了对超脱世俗纷扰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感慨,又蕴含禅意哲思,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宋伯仁(1199~?),南宋诗人。字器之,号雪岩,湖州(今属浙江)人。曾举博学宏词科,绍定中监泰州盐场,嘉熙时为盐运司属官。之后又游海陵,不久回到临安,居住在西马塍。宋伯仁与孙花翁、施芸隐等交游酬唱。其诗现存300余首,多抒写家居生活状况,或描绘乡村生活图景。擅画梅,绘画集《梅花喜神谱》附诗百首,即题而咏,多图貌梅花之状。陈焯称其诗“多清婉可诵”。主要作品有《寓目》《无事》《湖上新晴》《渔父吟》等。著有《雪岩吟草》《烟波渔隐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感怀诗。描绘了诗人归渡柴墟江口时的江上景象,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营造了超然物外的悠然意境,表达了诗人面对命运时的豁达心态与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以“白头浪里叶舟轻”和“全靠樯桅寄死生”描绘出江上行舟的惊险场景,通过这种生动的自然景象,引出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这种借景抒情的方式,使抽象的情感得以具象化,让读者能够通过具体的画面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对比:诗中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白头浪里叶舟轻”的动荡不安与“唯有青山无一事”的宁静恒定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上行舟的危险与不确定,更衬托出青山的超然与永恒。诗人借此表达出一种人生哲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应像青山一样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不为外界的风雨所动。

3. 分段赏析

“白头浪里叶舟轻”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上行舟的情景。诗人以“白头浪”形容江水汹涌、浪花翻腾,形象地表现出江水的澎湃与力量。“叶舟轻”则突出了舟的轻小,与汹涌的江浪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感。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上行舟的画面,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础。“全靠樯桅寄死生”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受。“全靠”二字强调了诗人对船桅的依赖,暗示了在汹涌的江浪中,生命的安全完全寄托在船桅之上,这种依赖感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力与脆弱。诗人通过“寄死生”这一表达,将生死的不确定性与船桅紧密相连,传达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与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唯有青山无一事”这句诗笔锋一转,从江上的动荡转向岸边的青山。“唯有”二字突出了青山的与众不同,与前两句的江浪、叶舟形成鲜明对比。青山的“无一事”意味着它不为外界的风雨波浪所动,始终保持着宁静与恒定。诗人通过对青山的描写,引入了一种超然的视角,为下文表达豁达心境作铺垫,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恒定本质的向往与认同。“不忧风雨不忧晴”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青山的宁静为依托,表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不忧风雨不忧晴”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坦然接受,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晴空万里,都不再引起内心的波动。这种豁达的心态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坦然面对,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领悟。诗人通过对青山的赞美,寄托了自己对超脱尘世纷扰、回归自然宁静的向往之情,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江上行舟图景,诗人借景抒情,将眼前之景与内心感悟巧妙融合,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展现出悠然自得的心境与超凡脱俗的意境,堪称感怀诗中的绝妙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伯仁《呈菊坡先生陈枢使》

下一篇:宋·宋伯仁《午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