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满姑苏":秋色浸透整个苏州城,
"扁舟忆五湖":驾小船追忆太湖旧游。
"铃声边报急":耳边铃声急促,传来边境的紧急军情,
"帆影客心孤":孤帆倒影映照游子寂寥。
"野港青如染":野外小港口边的草木绿得好像被染过一样,
"遥山澹欲无":远处的山峰颜色淡薄,好像快要消失不见了一样。
"英雄应念我":英雄们该当记挂我这老朽,
# 英雄应念我:原校:一本末二句云千年遗迹在,过眼只斯须。
"时事满银须":国家的时事仿佛都布满了我这花白的胡须上。
南宋诗人
宋伯仁(1199~?),南宋诗人。字器之,号雪岩,湖州(今属浙江)人。曾举博学宏词科,绍定中监泰州盐场,嘉熙时为盐运司属官。之后又游海陵,不久回到临安,居住在西马塍。宋伯仁与孙花翁、施芸隐等交游酬唱。其诗现存300余首,多抒写家居生活状况,或描绘乡村生活图景。擅画梅,绘画集《梅花喜神谱》附诗百首,即题而咏,多图貌梅花之状。陈焯称其诗“多清婉可诵”。主要作品有《寓目》《无事》《湖上新晴》《渔父吟》等。著有《雪岩吟草》《烟波渔隐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描绘了以秋意为背景的江南景色,其中包含扁舟、野港等意象;表达了对时局的深沉感慨,体现了作者融情于景的创作特色。
2. 写作手法
融情于景:通过“扁舟忆五湖”“野港青如染,遥山澹欲无”等意象描绘江南秋景,又以“铃声边报急”“时事满银须”将对时局的感慨融入其中,由景入情,层层递进。起兴:首联以“秋意满姑苏”起兴,借江南姑苏的秋景引出下文,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对偶:作为五言律诗,中间两联对偶工整,如“铃声”和“帆影”、“边报急”和“客心孤”相对,“野港”和“遥山”、“青如染”和“澹欲无”相对,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用典:首联“扁舟忆五湖”巧用范蠡助勾践灭吴后携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典故中“五湖”象征着功成身退、归隐江湖的历史情境。在这首诗中,通过此典故,将诗人当下的扁舟漂泊与历史人物的境遇相勾连,又借历史意象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让孤旅中的情思更添厚重的历史意蕴。
3. 分段赏析
首联“秋意满姑苏,扁舟忆五湖”以“秋意满姑苏”起笔,点明时节与地点,“满”字将秋日氛围铺展得淋漓尽致;“扁舟忆五湖”则由眼前景勾起联想,暗含对往昔的追忆,为全诗奠定沉郁的基调。颔联“铃声边报急,帆影客心孤”笔锋一转,“铃声”传递边疆告急的讯息,打破江南的宁静;“帆影”则映照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国事的紧急与个人的孤苦相互交织,情感愈发沉重。颈联“野港青如染,遥山澹欲无”回归写景,“野港青如染”以“染”字绘出水边草木的鲜润,“遥山澹欲无”用“澹”字写出远山朦胧的意境,清新的画面中却藏着难以言说的愁绪,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妙笔。尾联“英雄应念我,时事满银须”直抒胸臆,“时事满银须”将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具象化,仿佛岁月与心事都凝结在花白的胡须上;“英雄应念我”则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感慨,让个人的愁思与时代的风云融为一体,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