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落宫花":帽子上落着宫苑里的花朵,
"衣惹御香":衣衫沾染了御苑的香气,
"凤辇晚来初过":傍晚时分皇帝的车驾刚刚经过。
"鹤降诏飞":仙鹤伴随诏书飞来,
"龙擎烛戏":龙形的烛台闪烁着光影,
"端门万枝灯火":端正的宫门旁有无数灯火亮起。
"满城车马":全城的车马往来不息,
"对明月、":面对这样的明月、
"有谁闲坐":有谁会闲坐着呢。
"任狂游":任凭人们纵情游玩,
"更许傍禁街":还允许在宫禁附近的街道停留,
"不扃金锁":城门的金锁也不关闭。
"玉楼人、":华丽楼阁上的女子、
"暗中掷果":在暗处向楼下投去果子。
"珍帘下、":珠帘垂下、
"笑着春衫袅娜":穿着春日衣衫,身姿轻盈柔美地笑着。
"素蛾绕钗":月光像嫦娥般环绕发钗,
"轻蝉扑鬓":飞虫轻轻扑向鬓边,
"垂垂柳丝梅朵":如垂柳枝条和梅花般的饰物。
"夜阑饮散":夜深宴饮散去,
"但赢得、":只落得、
"翠翘双亸":头上翠翘歪斜。
"醉归来":醉酒归来,
"又重向、":又要在、
"晓窗梳裹":清晨对着窗户梳妆打扮。
北宋诗人
晁冲之(1072?~1126?),北宋诗人。字用道,改字叔用,济州巨野(今山东)人。举进士不第,绍圣间党锢事起,隐居具茨山下,世称具茨先生。政和中入大晟府,后授承务郎。晁冲之与吕本中、王直方等有唱和,曾学诗于陈师道,吕本中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沉郁稳健,笔力雅健,刘克庄称其诗“意度沉阔,气力宽余,一洗诗人穷饿酸辛之态”。晁冲之擅长作词,其《汉宫春·梅》以构思新奇、笔致清丽闻名。另有作品《重过鸿仪寺》《与秦少章题汉江远帆五首》《夷门行赠秦夷仲》等。著有《具茨集》。
1. 分段赏析
上片“帽落宫花,衣惹御香,凤辇晚来初过”,开篇聚焦细节与场景。“帽落宫花”“衣惹御香”通过帽子上的宫花、衣衫上的香气,暗显人物曾靠近宫苑的经历,带着雅致气息;“凤辇晚来初过”点明皇帝车驾傍晚刚经过的背景,“凤辇”一词既指车驾,又添庄重感。这几句以细节铺垫场景,为后文的热闹氛围埋下伏笔。“鹤降诏飞,龙擎烛戏,端门万枝灯火”,延续对宫廷相关场景的描写。“鹤降诏飞”描绘仙鹤伴诏书而来的景象,带着祥瑞意味;“龙擎烛戏”中龙形烛台的光影晃动,增添动态感;“端门万枝灯火”则以“万枝”写出灯火之盛,照亮宫门。这里借“鹤”“龙”等意象,营造庄重又热闹的氛围。“满城车马,对明月、有谁闲坐”,视角从宫廷转向全城。“满城车马”写出城中车马繁多的热闹景象,“对明月”点出月夜的背景,“有谁闲坐”以反问突出无人安坐、皆被热闹吸引的状态。此句通过对全城动静的描写,展现出月夜下的繁盛,与前文的宫廷场景相呼应。“任狂游,更许傍禁街,不扃金锁”,进一步写夜晚的开放氛围。“任狂游”写出人们可纵情游玩的自在,“许傍禁街”“不扃金锁”则点明宫廷附近街道允许靠近、城门不锁的宽松,打破了宫廷的肃穆感。这几句传递出夜晚的自由与开放,让热闹的氛围更显真切。下片“玉楼人、暗中掷果”,将目光转向楼阁中的人物。“玉楼”点明地点的雅致,“暗中掷果”描绘女子在暗处投果的动作,带着几分俏皮与羞涩,暗藏对楼下之人的好感。这一细节让场景从宏观的热闹转向微观的人物互动,增添了灵动气息。“珠帘下、笑著春衫袅娜”,承接上句的人物动作,写女子的情态。“珠帘下”交代女子所处的位置,透着朦胧美感;“笑著”写出她的笑意,“春衫袅娜”则描绘其穿着春衫、身姿轻盈柔美的样子。此句通过神态与身姿的刻画,勾勒出女子娇俏柔美的形象。“素蛾绕钗,轻蝉扑鬓,垂垂柳丝梅朵”,聚焦女子的妆饰与周围动态。“素蛾绕钗”以月光环绕发钗的景象,添浪漫感;“轻蝉扑鬓”写出小虫轻扑鬓边的细微动态,显环境的清幽;“垂垂柳丝梅朵”则点出发间如柳丝、梅花般的饰物,与“春衫”相呼应,尽显柔美。这里借周围景物与妆饰,烘托女子的娇美。“夜阑饮散,但赢得、翠翘双亸”,写宴饮结束后的状态。“夜阑饮散”点明深夜宴罢的时间节点,带着几分阑珊之意;“翠翘双亸”描绘头饰歪斜的样子,既显醉后的慵懒,又暗显宴饮的尽兴。此句从热闹后的场景入手,传递出一种闲适又略带怅然的情绪。“醉归来,又重向、晓窗梳裹”,以后续动作收束。“醉归来”点出醉酒而归的状态,承接前文的饮散;“晓窗梳裹”则写清晨在窗边梳妆的举动,从夜晚过渡到清晨,让时间线自然延伸。这几句以日常动作收尾,带着生活气息,让整首词的热闹与闲适归于平和。
下一篇:宋·晁冲之《春日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