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白藕洛中栽":把吴地的白藕种在洛阳,
"莫恋江南花懒开":你可不要眷恋江南那些迟迟不肯开放的花朵。
"万里携归尔知否":从万里之外将你带回,你知道吗?
"红蕉朱槿不将来":像那红蕉和朱槿这样的花我就没有带回来。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种白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写了白莲的孤清不群和遗世独立,尽管它不与群芳争艳,但仍馥郁芬芳、颇具神韵。诗人通过对白莲的赞美,表达了对纯洁无瑕的高尚品质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对比:“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把白藕与红蕉、朱槿进行对比,强调自己只带了白藕回来,而没有带红蕉和朱槿,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白藕在诗人心中的特殊地位,以及诗人对它的重视,也委婉地传达出诗人对不同事物的取舍态度。
3. 分段赏析
首句:“吴中白藕洛中栽。”诗人将吴中的白藕移植到洛阳栽种,这一行为本身就带有对故乡的眷恋。白藕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而洛阳则是诗人的第二故乡。这一句通过“吴中”与“洛中”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次句:“莫恋江南花懒开。”这句劝诫不要迷恋江南的花朵,暗示诗人对故乡的忠诚和眷恋。江南的花虽美,但诗人却更愿意坚守在洛阳,不愿被他乡的美景所吸引。第三句:“万里携归尔知否。”诗人表达了自己万里归来的期盼,问归来的白莲是否理解他的心意。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以及希望得到他人理解和关怀的心情。末句:“红蕉朱槿不将来。”最后一句中的“红蕉”和“朱槿”象征着繁华和美好,但诗人用“不将来”表明这些美好事物将不会到来,暗示了他对未来的不抱希望,或者对未来的美好感到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