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之猗猗":兰花开时,
# 猗:盛美的样子。
"扬扬其香":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
# 扬扬:香气远闻的样子。
"不采而佩":人们不去采摘兰花并佩戴在身上,
"于兰何伤":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
"今天之旋":如今政局大变,
# 天之旋:时势变迁。旋:指返回鲁国。
"其曷为然":为什么竟是这样呢。
# 曷:何不。
"我行四方":我依旧行走四方,
"以日以年":日复一日啊年复一年。
# 以日以年:犹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雪霜贸贸":看到隆冬严寒时,
# 贸贸:纷杂、混乱的样子。原义为目不明貌,此处用以形容雪霜迷蒙之貌。
"荠麦之茂":荠麦却正开始茂盛地生长,一派生机盎然。
# 荠麦:荠菜和麦苗。荠:一二年生草本野生植物,冬寒始生,春暖开花。
"子如不伤":既然荠麦能无畏寒冬,
"我不尔觏":那么不利的环境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
# 觏:遇见。
"荠麦之茂":荠麦在寒冬生长茂盛的特性,
"荠麦之有":是它所特有的。
# 有:多,富裕。
"君子之伤":君子在世间所遇到的困难,也是他所可以克服的,
"君子之守":一个君子是能处于不利的环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 守:节操。
"一曰幽兰操":一说《幽兰操》。
"孔子伤不逢时作":孔子感伤生不逢时而创作的琴曲。
"古琴操云":古琴曲辞中写道:
"习习谷风":山谷中习习吹来的风啊,
"以阴以雨":裹挟着阴云冷雨。
"之子于归":贤能之人欲归隐山林,
"远送于野":我远送至郊野依依惜别。
"何彼苍天":苍茫的上天何其不公,
"不得其所":竟让贤者无处安身。
"逍遥九州":漂泊九州四海辗转流离,
"无有定处":始终找不到归宿之地。
"世人暗蔽":世间众人愚昧被蒙蔽,
"不知贤者":根本不识贤者真才实学。
"年纪逝迈":眼看岁月流逝年华老去,
"一身将老":孑然一身终将孤独终老。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整首诗以兰花为象征,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通过描绘兰花和荠麦的形象,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追求,展现了自己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坚守。
2. 分段赏析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开篇即描绘了兰花的姿态与香气,兰花柔美而茂盛(“猗猗”),香气四溢(“扬扬其香”)。即便无人采摘佩戴,兰花的香气也不会因此减少,这是对兰花高洁品质的直接赞美。通过对比“采”与“不采”,强调了兰花的价值并不依赖于人的赏识,展现了其内在的独立与高贵。韩愈以此自喻,表达了自己即便不被时人所重,也不会丧失内心的坚守与追求。“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这四句诗笔锋一转,由兰花的描绘转向了对时局的感慨和个人的漂泊经历。诗人感叹时事变迁(“今天之旋”),询问为何会如此(“其曷为然”)。接着,他描述了自己长期漂泊、行踪不定的生活状态(“我行四方,以日以年”)。诗人借此时局的动荡与个人的漂泊,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雪霜贸贸(音茂),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诗人借兰花的遭遇与荠麦的生长,表达了自己对逆境中坚守节操的君子的敬佩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在逆境中保持德行操守与长远志向的坚定信念。
上一篇: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
下一篇:唐·白居易《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