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弓征战作男儿":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儿郎,
# 弯弓征战作男儿:言木女扮男装兰代父征戎。
"梦里曾经与画眉":但也在梦中像曾经那般给自己画眉。
# 梦里曾经与画眉: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几度思归还把酒":有多少次手持酒杯思念着故乡,
"拂云堆上祝明妃":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 明妃:既汉元帝宫女王嫱,又称王昭君。晋文王讳昭,故晋人称其为明妃。王嫱远嫁匈奴,为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既王后)。,拂云堆:古地名,在黄河北岸,今内蒙古乌拉特旗西北。此处有神祠,突厥入侵中原,必先至神祠祭酹求福。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诗中描绘了木兰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飒爽英姿,同时通过“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等语句细腻展现其内心深处对女儿生活的怀想以及思乡之情。最后写木兰在拂云堆遥祝明妃,借古事表达出对木兰复杂心境的理解与同情。全诗以独特视角,生动刻画了木兰刚柔并济的形象,既凸显其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又体现她细腻温柔的女儿情态,表达了诗人对木兰这位巾帼英雄的赞美与敬慕。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虚衬实,“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用木兰征战时的男儿形象,反衬其梦中画眉时的女儿柔情,展现木兰刚柔并济的形象。想象:“梦里曾经与画眉”是诗人对木兰内心世界的想象,通过想象木兰梦中画眉的场景,细腻地表现出木兰在紧张征战生活之余,对平常女儿生活的向往,丰富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3. 分段赏析
“弯弓征战作男儿”:“作”字堪称诗眼,极为精妙。它精准地凸显出木兰女扮男装的特殊身份,同时生动勾勒出木兰英勇善战、娴熟弯弓征战的飒爽英姿,也巧妙解释了伙伴们多年未察觉其女儿身的原因,从侧面烘托出木兰的聪慧与坚毅。“梦里曾经与画眉”:此句借取经典意境并创新,用“画眉”细腻展现木兰的女儿本色。一真(征战)一梦(画眉)、一主一辅相互衬托,通过梦境这一独特视角,揭示出木兰内心深处对正常女儿生活的向往,体现其丰富的情感世界,运笔巧妙,富有新意。“几度思归还把酒”:“几度”一词运用巧妙,深刻且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木兰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与征战责任之间的矛盾。在英勇的英雄气概之外,这一细腻的情感刻画,使木兰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有血有肉。“拂云堆上祝明妃”:诗人借助想象,描绘木兰在拂云堆把酒祝明妃的场景。木兰与昭君虽处境和动机不同,但皆为国家分忧。这一句深化了诗歌内涵,既表达出木兰对昭君的惺惺相惜,也暗示出木兰为国奉献的高尚情怀。
上一篇:唐·无可《新年》
下一篇:唐·雍裕之《自君之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