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如君子":清风如同君子一般,
"所至有余情":所到之处都留下深厚的情意。
"忻然破烦溽":清风欣喜地驱散闷热,
# 烦溽:闷热。隋朝卢思道纳凉赋:“积歊蒸于帘櫳,流烦溽于园籞。”元朝袁桷送文子方使武昌诗:“桂蠧消烦溽,蓍龟审事宜。”明朝李东阳大雨有感诗:“移床就墙东,岂为避烦溽?”
"有醉时一醒":如同让人从醉意中突然清醒。
"嗟我二三友":可叹我的几位友人,
"飘散秋叶零":如同秋叶般飘零四散。
"不知城南王":不知城南的王君,
"何以识我名":是如何知晓我的姓名。
"攲斜左手字":回忆起左手书写的字迹,
"劳苦如平生":劳苦的滋味如同平生常态。
"会写登楼赋":只能写下《登楼赋》,
"一吊漳滨灵":祭奠漳水边的亡灵。
南宋诗人
吕本中(1084~1145),南宋诗人。字居仁,号紫微,人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吕公著曾孙。绍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后因忤逆秦桧被罢官。吕本中的诗属江西派,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活法”之说。其作诗常常锻字炼句,刻意苦吟,讲求新意。他还擅长填词,主要写离思别情、春花秋月等传统题材。其词用语清丽自然,表现手法新颖。主要作品有《东莱先生诗集》《紫微诗话》。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清风”为切入点,通过自然意象与人生感悟的结合,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漂泊的感慨。诗歌开篇将清风比作君子,赞颂其清雅高洁、抚慰人心的品格,“忻然破烦溽”一句生动描绘清风驱散闷热的场景。
2. 写作手法
拟人:“清风如君子”将清风比作君子。既赞颂其涤荡烦忧、带来慰藉的高洁品格,又借物抒怀,暗含对友情的追忆与身世飘零的感伤。比喻:“清风如君子,所至有余情”,明喻将清风比拟为高洁的君子,赋予其人格化的“余情”——既指清风徐来的怡人感受,更隐喻君子广博温厚的品格。清风所至之处驱散烦闷暑气,如同君子涤荡尘俗。用典:“会写登楼赋,一吊漳滨灵”化用东汉王粲《登楼赋》的典故。王粲避乱荆州时登楼作赋,抒写怀才不遇与忧国思乡之痛。诗人借此自况,暗喻自身漂泊中的壮志难酬。
3. 分段赏析
“清风如君子,所至有余情”以“清风”喻君子品格,突出其温和、高洁的特质。清风所到之处,留下绵绵情意,既写自然之景,又暗含对友人的追慕与怀念。“忻然破烦溽,有醉时一醒”清风驱散闷热(“烦溽”),带来清爽,如同醉后清醒般的畅快。此句以感官体验隐喻与友人相处的愉悦,暗含对往昔欢聚的追忆。“嗟我二三友,飘散秋叶零”笔锋陡转,感叹友人如秋叶般离散飘零。以“秋叶”象征漂泊无依,既写战乱年代的流离,也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怅惘。“不知城南王,何以识我名”“城南王”或为友人代称,诗人自问“为何被知晓”,流露对自身境遇的迷茫。表面写人际疏离,实则暗含对知音难觅的孤独感。“攲斜左手字,劳苦如平生”“攲斜”形容字迹潦草,呼应“劳苦”,以书写状态映射生活艰辛。左手执笔或暗示身体疲惫,亦可能隐喻对现实的无力感。“会写登楼赋,一吊漳滨灵”王粲曾作《登楼赋》抒怀才不遇之痛,“漳滨灵”或指代早逝友人。诗人借古抒怀,既悼亡友,亦哀叹自身抱负未展。
上一篇:宋·吕本中《田家漫兴 其二》
下一篇:宋·吕本中《寄唐充之二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