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先生":东里先生啊,
# 东里先生:指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子产,他住在东里(今河南新郑故城内),故称。此作者自指。
"家何在、":你的家坐落在、
"山阴溪曲":山北那僻静的溪谷中。
# 溪曲:小溪曲折转弯处。,山阴:今浙江绍兴。
"对一川平野":面对着一片平坦的原野,
"数间茅屋":几间茅屋静静伫立。
# 数间茅屋:一作掩映数间茅屋。
"昨夜冈头新雨过":昨夜山冈上刚下过一场雨,
# 昨夜冈头新雨过:一作昨夜江头新雨过。
"门前流水清如玉":门前的流水清澈如碧玉。
"抱小桥、":环抱着小桥、
# 抱:一作傍。环抱。
"回合柳参天":参天的柳树,
# 回合柳参天:一作环合柳参天。回合:环绕。参天:形容柳树高耸入云。
"摇新绿":春风轻拂,柳枝摇曳着新绿的嫩芽。
"疏篱下":稀疏的篱笆下,
# 疏篱下:一作疏篱畔。
"丛丛菊":绽放着丛丛菊花。
"虚檐外":空荡的屋檐外,
"萧萧竹":传来萧萧竹韵。
"叹古今得失":感叹古往今来人生的得失,
"是非荣辱":世间的是非荣辱。
"须信人生归去好":须知道,人生还是归隐田园最好,
# 须信人生归去好:一作须信人生归去也。
"世间万事何时足":这人间的万事,何时才能满足。
# 足:满足,此指完结。
"问此春、":试问今春、
"春酝酒何如":自酿的春酒,味道如何,
# 春酝酒何如:一作新酿酒如何。春酝:春酒。何如:怎么样。
"今朝熟":想来今日已经酿得香醇成熟。
# 熟:指酒酿制成熟。
南宋诗人
吕本中(1084~1145),南宋诗人。字居仁,号紫微,人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吕公著曾孙。绍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后因忤逆秦桧被罢官。吕本中的诗属江西派,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活法”之说。其作诗常常锻字炼句,刻意苦吟,讲求新意。他还擅长填词,主要写离思别情、春花秋月等传统题材。其词用语清丽自然,表现手法新颖。主要作品有《东莱先生诗集》《紫微诗话》。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词。通过描绘东里先生的隐居生活,展示了静谧的田园图景,表达了对田园淡泊生活的向往和历经世事后的通透与对本真生活的眷恋。
2. 分段赏析
上片“东里先生,家何在、山阴溪曲”以问答起笔,点明“东里先生”的居所,山阴的溪湾之处。“山阴溪曲”四字勾勒出偏僻幽静的地理环境,既交代隐居地点,又暗显远离尘嚣的特质,为后文田园图景铺垫,语带平实却藏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一川平野,数间茅屋”承接上句写居所周遭景象。“一川平野”展现开阔的田园风光,“数间茅屋”(或“掩映数间茅屋”)描简陋居所,以“对”字将人融入景中,见“东里先生”与自然相融的状态。不求豪宅华屋,只取平野茅屋,尽显淡泊之志,画面朴素却安宁。“昨夜冈头新雨过,门前流水清如玉”写雨后景色,“新雨过”洗去尘埃,“流水清如玉”以比喻写溪水澄澈,既写自然之美,又暗喻心境的纯净。“冈头”(或“江头”)的地域感让场景更具体,雨后的清新与流水的明净相衬,让隐居环境更显宜居,字里行间藏着对自然的喜爱。“抱小桥、回合柳参天,摇新绿”聚焦近景细节。“小桥”“参天柳”构成清幽画面,“抱”字写小桥环绕居所的态势,“摇新绿”描柳枝摇曳、新绿拂动的生机。动静相衬,让静谧的田园多了几分灵动,“新绿”既写春色,又喻示归隐生活的鲜活与希望。下片“疏篱下,丛丛菊。虚檐外,萧萧竹”以物象言志。“疏篱菊”“虚檐竹”是高洁的象征,“丛丛”“萧萧”描其形态,既写田园实景,又暗寓“东里先生”不与世俗同流的品格。不直抒胸臆,而以菊竹自喻,含蓄表达对高洁志趣的坚守。“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转入议论,直抒对世事的感慨。“古今得失”“是非荣辱”概括世间纷争,一个“叹”字藏着对追名逐利的厌倦,将前文的田园之景与对世俗的反思相联,为后文“归去”的抉择铺垫,平淡话语中见通透。“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以劝诫式的口吻表归隐决心。“归去好”(或“归去也”)直言归隐的可贵,“何时足”反问世间欲望何时能满足,强化对知足常乐的认同。两句一肯定一质疑,将个人选择与普遍人性相联,让归隐的主张更具说服力。“问此春、春酝酒何如,今朝熟”以生活化场景收尾,“春酝酒今朝熟”写春日新酒酿成,“问”字似与自己或友人对话,见闲居品酒的惬意。不写宏大叙事,只落于饮酒小事,却将归隐的闲适落实于日常,让“归去好”的主张有了具体依托。
# 并吕居仁“东里先生家何在”四词,每独行吟歌之,不惟有隐士出尘之想,兼如仙客御风之游矣。
明杨慎《词品》
# 苕溪渔隐云:“余性乐间退,一丘一壑,盖将老焉。吕居仁所作此词,能具道阿堵中事。每一歌之,未尝不击节也。”写村居乐趣,骨秀神清,玲玲高韵,由其天机胜也。朗吟一过,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后,有此杰作。
清黄蓼园《蓼园词选》
下一篇:宋·吕本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