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黄台下":黄台下种着瓜,
# 黄台:台名,非实指。
"瓜熟子离离":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几长了很多瓜。
# 离离:形容草木繁茂。
"一摘使瓜好":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
"再摘使瓜稀":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
# 使:一作“令”。
"三摘犹自可":要是摘了三个,可能还会有瓜,
# 自可:自然可以,还可以。,犹:一作尚。
"摘绝抱蔓归":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
# 蔓:蔓生植物的枝茎,木本曰藤,草本曰蔓。
唐朝章怀太子
李贤(1408—1466),字原德,明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人。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唐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讽喻诗。诗歌以种瓜摘瓜为喻,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骨肉相残的讽谏,劝诫生母武则天勿因政治需求伤害亲子。
2. 写作手法
叠字:“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中的“离离”是叠字。这个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瓜成熟时,果实繁多、一颗颗饱满地挂在藤蔓上的景象,给人一种丰收、繁茂的感觉。同时,“离离”这一叠字的使用,使诗句在韵律上更加和谐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对比:“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中,“好”与“稀”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展现每次摘瓜后瓜的不同状态,深刻揭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强调频繁迫害带来的危害,引发对后果的思考。比喻:在“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这几句中,诗人将武后对亲子的迫害比作摘瓜。“一摘”“再摘”“三摘”以及“摘绝”,形象地写出了迫害的程度逐渐加深,就像摘瓜一样,每摘一次,瓜就会减少一些,最终导致无瓜可摘,只剩下瓜蔓。通过这种比喻,深刻地揭示了武后过度迫害亲子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委婉地对武后进行讽喻规劝,希望她能停止对亲子的猜忌和杀戮。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以平实质朴的语言描绘黄台下种瓜的场景,“离离”一词以叠字形式生动展现出瓜熟时果实累累、垂挂藤蔓的丰收画面,简洁而形象地勾勒出田园景致的丰饶,为全诗奠定了以瓜喻事的基调。中间“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两句,紧扣植物生长规律,以“摘瓜”这一行为串联起因果关系。“好”与“稀”二字形成鲜明对比,既符合瓜类采摘的常理——适度采摘可促进留存果实生长,过度采摘则导致数量锐减,又暗喻人事中对资源或亲族的适度取用与过度损耗之别。诗人以简劲的语言揭示事物发展的辩证逻辑,在自然现象的描述中寄寓对人事的深沉思考,轻描淡写间蕴含规劝之意。结尾“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以让步手法推进诗意,“犹自可”的退笔实为强调“摘绝”的恶果。诗人以假设的连续采摘行为,层层递进地推演出最终“抱蔓归”的凄凉结局——藤蔓空空如也,徒留无果之憾。这一意象直指对亲子关系的残酷破坏,暗讽武则天对李氏子孙的过度猜忌与杀戮,希望以瓜藤之喻警示其收敛暴行,避免骨肉相残至无可挽回的境地。全诗以摘瓜为喻贯穿始终,从丰收之景到凋零之态,脉络清晰,于通俗语言中暗藏深沉讽喻,既保持乐府民歌的质朴明快,又以含蓄笔法达成劝诫之效。
4. 作品点评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却完整呈现主题思想。其语言平易通俗,彰显乐府民歌风格。诗中运用比喻手法,寓意含蓄深婉,可达成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艺术效果。
# 深有汉魏遗响,妙于《煮豆》歌。
清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哀词虑远,伤心刺骨。
清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黄台瓜辞》不唯音节似古乐府,“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言外有身不足恤、忧在宗社意,较之《小弁》尤婉尤痛,读此亦叹退之《履霜操》之浅。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章怀太子之“种瓜黄台下”,意虽迫切而辞甚凄婉,闻者无不恻然动心。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
# 肃宗至德二载(757),李泌曰:“……昔天后有四子,长曰太子弘,天后方图称制,恶其聪明,酖杀之,立次子雍王贤。贤内忧惧,作《黄台瓜辞》。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上一篇: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下一篇:唐·顾况《杂曲歌辞·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