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三五夜":平常每月十五的夜晚,
# 三五:一十五,指农历每月十五日,通常称为“望日”,此日当太阳西下时,月亮正从东面升起,呈现出日月东西相望的情景。,寻常:平常。
"不是不婵娟":但月光也算得上柔美。
# 婵娟:本意指女子容貌姿态的美好,此处借指月光柔曼秀美。有时即以“婵娟”代指月亮,苏轼《水调歌头》中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
"及至中秋满":等到中秋时节圆月高悬,
# 中秋:本为农历八月十五日,此处扩展其意指八月十八日。
"还胜别夜圆":却比其他夜晚更加圆满。
"清光凝有露":清冷的月光仿佛凝结着夜露,
"皓魄爽无烟":皎洁的月轮明净得没有一丝云烟。
# 皓魄:皎洁的月亮。魄,通霸,是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此处代指月亮或月光。
"自古人皆望":自古以来人们都仰望这轮明月,
"年来又一年":年复一年,时光悄然流转。
唐代诗僧
栖白(?~?),唐代诗僧。越中(今浙江)人。唐宣宗大中年间住持京城荐福寺,为内供奉并获赐紫袈裟,历事宣宗、懿宗、僖宗三朝。其工诗,为诗尚苦吟,多作近体。时人张乔谓其“篇章名不朽”。著有《栖白诗》,已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中秋咏月诗。通过“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的细腻描摹,展现中秋月色的澄澈。暗含诗人对人生短暂的哲思。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寻常三五夜”与“及至中秋满”形成鲜明对照。前者“不是不婵娟”以否定之否定强调平常月色的美好,后者“还胜别夜圆”则通过“胜”字凸显中秋明月的独特魅力,在寻常与非凡的对比中展现中秋月的卓尔不群。
3. 分段赏析
首联“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以退为进,承认寻常满月本具清辉,却为后文蓄势,暗示中秋之月非同凡响。颔联“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直述中秋满月的独特性,通过“胜”字对比,凸显其圆满无缺的极致状态。颈联“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转入细节刻画:月光如凝露般清冷湿润(“凝有露”),月轮似洗练般明净无瑕(“爽无烟”)。尾联“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由景及理,从古往今来众人对明月的凝望,引申出岁月流转、人世更迭的深沉喟叹——明月亘古常在,而人间年复一年更迭不息,形成强烈感叹。
上一篇:唐·温庭筠《过陈琳墓》
下一篇: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