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清地古思刘宠":钱清江畔古地苍茫,令人追思东汉贤太守刘宠,
# 钱清:自注:地名,父老送刘宠处。
"泉白堂虚忆范公":清白堂前泉声依旧,仿佛唤起北宋范公的清风。
"印绶纷纷会稽守":如今会稽官员腰佩印绶往来不绝,
"谁能无愧一贤风":谁可以无愧于贤士的一身好风气呢。
# 一:雍正本、光绪本作二。
南宋文学家
王十朋(1112~1171),南宋文学家。字龟龄,号梅溪,谥忠文,祖籍温州乐清(今属浙江)。绍兴进士,曾任秘书郎、侍御史等职。隆兴北伐失败,力主恢复大业不可因一败而动摇,未被采纳,出知饶、湖等州,救灾除弊,颇有治绩。官至龙图阁学士。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才横溢,凡眼前景物,常常感而成诗,大多是爱民忧民、寓含教育之作。代表作品有《御试策》《应诏陈弊事》《论史浩札子》《论进取利害札子》《上殿札子》等。著有《梅溪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钱清地古思刘宠”,通过地名“钱清”与东汉名臣刘宠的典故相勾连,暗含对清廉品格的追慕。刘宠任会稽太守时,离任前拒收百姓所赠铜钱,仅取一文投入江中以表清白,后人遂称其馈赠地为“钱清江”。诗人驻足绍兴古地,借地名引发对历史人物的联想,以“思”字点明对刘宠清廉风范的深切缅怀,既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又暗含对当朝为政者的道德期许。次句“泉白堂虚忆范公”,由“泉白”呼应范仲淹所建清白堂及《清白堂记》中“泉清而色白”的记载。范仲淹疏浚废井得清泉,以“清白”命名堂亭,借物喻德,强调为官当如清泉般澄澈无瑕。“虚”字既写堂宇空阔之景,又暗含对范公精神传承的怅惘——如今堂宇虽存,然能承其风骨者寥寥。此句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历史人物的德政与当下现实形成对照,深化了诗歌的反思意味。第三句“印绶纷纷会稽守”,以“印绶”象征官职,直指当时绍兴地区官员群体。“纷纷”二字既写官员数量众多,又暗含对其碌碌无为的讽喻。王十朋任绍兴签判期间,曾目睹水旱灾害频发,而部分官员不作为,与刘宠、范仲淹形成鲜明对比。此句通过群体性描写,批判官僚体系中形式主义现象,凸显诗人对务实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坚守。尾句“谁能无愧一贤风”以反问作结,强化情感力度。“贤风”既指刘宠、范仲淹的清廉德政,亦涵盖其体恤民瘼、勤政有为的政治品格。诗人自问自答间,既表达对二贤的崇敬,又以“无愧”自况,展现其“民事堂”主政期间“裁决如神,吏奸不行”的治绩。末句将历史反思转化为现实警示,呼吁为政者应以先贤为镜,坚守清白操守,使诗歌从咏史升华至经世致用的思想高度。
上一篇:宋·王十朋《赴省治装有感》
下一篇:宋·王十朋《宿庆善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