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朝代:宋作者:王十朋浏览量:1
shí
jiàn
xūn
fēng
bàn
shí
nián
líng
jīn
shāo
zhǎng
yào
zhī
hào
bān
jiè
xiū
yín
xiè
shī
xuān
táng
yǒu
shū
wéi
shī

译文

我的女儿啊,何时才能与你相见,正值那温暖的南风轻拂、初夏将半的时节。如今你的年纪已渐渐长大,各种礼仪规矩也该懂得明了。你应好好阅读班昭的《女诫》,莫要去吟诵谢道韫的诗篇。家中萱堂里有位慈祥的母亲,她的贤淑品德足可成为你的师表。

逐句剖析

"吾女何时见":我的女儿啊,何时才能与你相见,

"薰风欲半时":正值那温暖的南风轻拂、初夏将半的时节。

"年龄今稍长":如今你的年纪已渐渐长大,

"礼法要须知":各种礼仪规矩也该懂得明了。

"好读班姬诫":你应好好阅读班昭的《女诫》,

"休吟谢女诗":莫要去吟诵谢道韫的诗篇。

"萱堂有慈母":家中萱堂里有位慈祥的母亲,

"淑德可为师":她的贤淑品德足可成为你的师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女子生日》是南宋王十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记录了父亲在女儿生辰(五月十二日)时的殷切教导。以问句起笔,点出生日时节的温暖,暗含盼归团聚之意,“年龄今稍长,礼法要须知”直入主题,因女儿渐长,强调学习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希望女儿多读班昭《女诫》以修德行,莫沉迷于谢道韫式的咏絮诗才,“萱堂有慈母,淑德可为师”则转向母亲,肯定慈母的贤淑品德是女儿最好的榜样。全诗语言质朴亲切,以父亲口吻娓娓道来,结合典故,传递出对女儿“德才兼备”的期待,既有教导之意,更含舐犊深情,体现了古代家庭教育中重视德行培养的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王十朋(1112~1171),南宋文学家。字龟龄,号梅溪,谥忠文,祖籍温州乐清(今属浙江)。绍兴进士,曾任秘书郎、侍御史等职。隆兴北伐失败,力主恢复大业不可因一败而动摇,未被采纳,出知饶、湖等州,救灾除弊,颇有治绩。官至龙图阁学士。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才横溢,凡眼前景物,常常感而成诗,大多是爱民忧民、寓含教育之作。代表作品有《御试策》《应诏陈弊事》《论史浩札子》《论进取利害札子》《上殿札子》等。著有《梅溪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王十朋考中状元的时候已经四十五岁了。这首诗应该是他在后期做官时写的。作为南宋主战派的代表人物,王十朋一边积极主张抵抗金国,一边仍然很看重儒家传统的家训。诗里提到的“薰风欲半时”说的是农历五月的节气,这和参考资料里记载的这首诗写于五月十二日的时间能对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家庭生活诗。体现了父亲在女儿生辰之际的殷切教导,描绘了因女儿渐长而强调学习礼仪规范、研读《女诫》修德、以母亲为榜样的具体场景,传递了古代家庭教育中重视德行培养的传统,同时蕴含着对女儿“德才兼备”的期待与深厚的舐犊深情。

2. 写作手法

起兴:“吾女何时见,薰风欲半时”先用“风渐盛”的景象,暗合“岁月流逝”,父亲看着薰风一年年吹来,才惊觉女儿又长大了一岁,生辰就在眼前。“何时见”里藏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先写景物,再引出情感,让情感的抒发更自然。用典:“吾女何时见,薰风欲半时”“薰风”的典故,这个说法最早见于《礼记·月令》,里面记载季夏之月(农历六月)时“温风始至”,古人观察到,农历六月会吹来温暖柔和的风,这种风就被称作“薰风”。不过诗里说的是“五月”,是取“薰风”作为初夏意象的泛称,借《礼记》里“温风始至”的说法,点明此时正是五月,温暖的风正慢慢吹来。

3. 分段赏析

首联“吾女何时见,薰风欲半时”点明时间与情境。“薰风”指初夏柔和的风,对应题目中“五月”的时节,父亲盼着女儿长大,如今终于到了她的生辰,一句“何时见”藏着岁月流逝的感慨,又带着见到女儿成长的欣慰,简单两句便拉近了读者与人物的距离。颔联“年龄今稍长,礼法要须知”承接上文,由“何时见”的期待转向对当下的要求。女儿年龄渐长,父亲意识到她需要学习礼仪规范,短短十字既点出成长阶段的变化,又明确了教育重点,“礼法”是立身处世的根本,体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品行培养的重视。颈联“好读班姬诫,休吟谢女诗”具体给出教导内容。“班姬”指东汉班昭,她作《女诫》系统阐述女性德行规范;“谢女”指东晋才女谢道韫,以文采著称。父亲希望女儿多读班昭的训诫,而非仅欣赏谢道韫的诗才,隐含“德行为先,才华为次”的教育理念,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品德的重视。尾联“萱堂有慈母,淑德可为师”转向家庭中的榜样力量。“萱堂”代指母亲的居所,此处称母亲有“淑德”,是女儿身边的良师。父亲没有说教,而是以母亲的实际品行为例,让女儿从身边人身上学习,更贴近生活,也更有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十朋《三月晦日邵宪》

下一篇:宋·王十朋《酬行可惠白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