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áo
yuàn
·
·
shàng
rén
cán
zuì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3
shàng
rén
cán
zuì
xiǎo
fēng
chuī
wèi
xǐng
yìng
shuǐ
cuì
zhū
yán
chuí
yáng
zhà
jiàn
jīn
tíng
dāng
shí
céng
bài
zhū
zhào
dàn
tái
yūn
qīng
niàn
lái
suì
yuè
liú
pái
huái
jiǔ
tàn
chóu
yíng
juàn
xún
chéng
jiāng
líng
jiù
shì
céng
zài
wèn
yáng
qióng
jiù
qīng
liǎn
chóu
dài
shuí
tīng
zūn
qián
rén
zài
xiǎng
niàn
zuì
guān
qíng
wèi
chéng
shēng
wèi
jìn
chù
xiān
lèi
líng

译文

昨夜的酒力尚未消去,上马时尚需有人帮扶,清晨的凉风还没有把我吹醒。倒映在曲折的流水里、一路上但见碧瓦红檐,垂杨柳丛中、忽然看见渡口的亭子。想当年曾在亭壁上题写诗句,如今墙上罩满了蛛网尘埃、墨色消淡,字迹已被青苔斑蚀得模糊不清。想过去未来的进退升沉、岁月如流水般消逝,我久久徘徊、叹息声中愁思如潮,久久难以平静。数年来宦游不止,已倦于打听前行的路程。江陵的风流韵事最难忘,自此后再没有能够重访歌妓杨琼。她唱着旧日的歌曲声韵凄清。她聚敛着愁眉、谁是知音与听。酒樽前的故友倘若健在,定会想念我、最是关怀动情。何必唱朋友送别的《渭城曲》,她那歌声尚未唱完,我的热泪先自飘零。

逐句剖析

"上马人扶残醉":昨夜的酒力尚未消去,上马时尚需有人帮扶,

"晓风吹未醒":清晨的凉风还没有把我吹醒。

# 晓风吹未醒: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映水曲、":倒映在曲折的流水里、

# 水曲:水流曲折处。

"翠瓦朱檐":一路上但见碧瓦红檐,

# 翠瓦:绿色的琉璃瓦。

"垂杨里、":垂杨柳丛中、

"乍见津亭":忽然看见渡口的亭子。

# 津亭:渡口边的亭子。

"当时曾题败壁":想当年曾在亭壁上题写诗句,

# 败壁:破败剥落的墙壁。

"蛛丝罩、":如今墙上罩满了蛛网尘埃、

"淡墨苔晕青":墨色消淡,字迹已被青苔斑蚀得模糊不清。

# 苔晕青:指绿色的苔藓。

"念去来、":想过去未来的进退升沉、

# 去来:过了以后。来,语助词。

"岁月如流":岁月如流水般消逝,

"徘徊久、":我久久徘徊、

"叹息愁思盈":叹息声中愁思如潮,久久难以平静。

"去去倦寻路程":数年来宦游不止,已倦于打听前行的路程。

# 去去:有二义,一是走又走,越走越远;一是去了又去,厌其频繁。此处当是后者。

"江陵旧事":江陵的风流韵事最难忘,

"何曾再问杨琼":自此后再没有能够重访歌妓杨琼。

# 杨琼:唐代江陵歌妓名,此处代指意中人。

"旧曲凄清":她唱着旧日的歌曲声韵凄清。

"敛愁黛、":她聚敛着愁眉、

# 愁黛:愁眉。

"与谁听":谁是知音与听。

"尊前故人如在":酒樽前的故友倘若健在,

"想念我、":定会想念我、

"最关情":最是关怀动情。

"何须渭城":何必唱朋友送别的《渭城曲》,

# 渭城:即《渭城曲》,又名“阳光三叠”,本王维的《送远二使安西》诗,后作为离别之歌。渭城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南部,关中盆地中部,秦都区以东,渭河以北。曾是秦王朝的国都所在地,又是周、汉、隋、唐等王朝的京畿之地。

"歌声未尽处":她那歌声尚未唱完,

"先泪零":我的热泪先自飘零。

# 泪零:流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羁旅怀旧词。此词以醉酒津亭为引,通过残壁题墨、旧曲重闻等今昔对照的意象,抒写岁月流逝之慨与故人难觅之痛。上片以“晓风吹未醒”的醉态开篇,转入津亭败壁的沧桑之景;下片以“倦寻路程”道尽羁旅疲惫,继而追忆江陵旧事,终以“泪零”作结。全词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将旅途中的孤寂惘然与对往昔情谊的深切追念融于景语之中,笔致含蓄而富有层次,在沉郁的基调中透出深婉的韵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孙虹(《清真集》作者)考证,此词作于荆州。词人于熙宁四年(1071)曾与词中以杨琼代指之歌女同游荆州,后于熙宁五年(1072)春前离荆。再度返荆时,已时隔三十五、六载。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怀旧词。描写了词人醉宿津亭时,看见旧日题诗的破壁已结满蛛网、生满青苔,想起三十五年前与歌女同游的往事。通过今昔对比,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字里行间透着几分物是人非的凄凉。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通过描绘水边亭台、垂杨掩映之景,自然引出词人触景生情、追忆往昔的愁绪。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全词以“翠瓦朱檐”的鲜明色彩与“蛛丝罩、淡墨苔晕青”的衰败景象形成强烈反差,更凸显出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虚实结合:下阕“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由眼前所闻旧曲,自然转入对往昔离别场景的回忆,今昔交织,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末句“歌声未尽处,先泪零”将凄婉的歌声与词人潸然泪下的情态融为一体,声情相生,感人至深。

3. 分段赏析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 的开头显得十分意外。“上马人扶残醉” 化用了李白《鲁中都东楼醉起作》里 “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 的诗句。晓风指的是早晨的风。从 “残醉” 和 “晓风” 这两句能看出,词人整夜都在饮酒,一直到天亮时分。柳永有词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晓风特别能够吹去醉意。在周邦彦的词里,词人不仅不清楚是谁扶自己上马的,而且连晨风都无法吹醒他,由此可见词人醉酒的程度极深,难以消解。作者从词人醉酒不醒写起,却没有提及醉酒的原因,这是词人创作时的顿挫之处,也为后文抒发情感埋下了线索。“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 此处需留意 “乍” 字,仅这一个字便透露出诸多惊讶之感。行进间猛然望见柳荫笼罩下的渡口亭馆,它坐落在水流曲折的岸边,青绿色的瓦顶与朱红色的檐角相互映衬,在视野中格外醒目。“乍见津亭” 的瞬间,仿佛惊醒了词人尚未完全消退的醉意,同时也唤起了潜藏在记忆深处的片段。“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 意思是多年之前,词人曾在这津亭的墙壁上题写词句,如今墙壁已然破败斑驳,蛛丝密布如网般覆盖其上,当年的墨迹已变得淡若轻烟,墙面上还爬满了青青的苔痕,晕染成一片斑驳景象。这眼前的景象,不禁让词人心中涌起浓浓的伤感。“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去来” 二字,描绘的是生活中不停奔波的状态。正如谢灵运在《拟魏太子邺中题诗八首》序文中所写 “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此处借指时光如同流水般飞速逝去。“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则暗暗化用了江淹《别赋》中 “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 的意境,表达出年复一年,时光飞逝,词人在津亭附近长久徘徊,心中满是叹息,愁思如同潮水般充塞胸臆。这是词的上半阙,主要抒写思念之情。开篇先写词人通宵饮酒后大醉的状态,接着由突然见到津亭转而联想到败壁上的题词,从而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至此渐渐让人明白醉酒的缘由。不过此时情感表达尚不十分直白,对往事的回忆仅通过津亭及败壁题词简单带过,也未明确提及怀念的对象,只是埋下一条感情线索,留待下半阙进一步展开。“去去倦寻路程”。“去去” 一词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出现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二者含义相同,都是指走了又走、不停奔波行役的意思。一个 “倦” 字,真切地流露出词人内心的疲惫与倦怠之情。“江陵旧事,何事再问杨琼”。江陵是东晋时期荆州的治所,在如今的湖北江陵,这里用来代指荆州。此句化用了元稹的《和乐天示杨琼》以及白居易的《问杨琼》,这里用杨琼来代指词人自己的情人。“江陵旧事” 说的是词人与情人过去的情事,“何曾再问杨琼” 中 “何曾” 意为不曾,这暗示着词人已见不到情人的身影。自己不停奔波忙碌,情人却踪迹难寻,只留下无尽的遗憾,再也没有机会和情人一起回忆往昔的情事了。“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这一句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旧曲” 应该是词人与情人当年一起听过的歌曲,也就是下文提到的 “渭城曲”,“凄清” 二字描绘出曲子的悲怨之感。“敛愁黛” 是说因愁怨而皱起眉头,昔日离别之时,两人共同聆听这凄清的离别之曲,情人听曲时因愁怨而皱眉的模样仿佛还在眼前,可如今词人又能与谁一同聆听呢?“旧曲” 是词人在徘徊时听到的,也正因如此勾起了对以前和情人分别场景的回忆,既展现了当下的情景,又回顾了过去,既重现了当日情人的情感,也体现出词人自己的苦苦相思。“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是词人的设想之辞,由自己的情感转而设想对方的情感,就像柳永在《八声甘州》中所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运用的也是这种写法。“尊前故人” 指的是上一次分别时皱眉的情人,“关情” 意为动情。词人从自身角度设想对方的情感,其中自有词人的一片痴情,也能从中看出情人对词人的深情,二人彼此心意相通。但这只不过是词人的想象罢了,此刻词人独自一人在河边徘徊,旧曲在耳边萦绕,情人当时的模样始终挥之不去。“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这最后一句十分巧妙,让人分不清是今日的离别还是昔日的离别,二者交融在一起。当年离别时,词人与佳人一同聆听凄婉的曲子,曲子还没唱完,就已经流下眼泪;如今再次离别,又听到这首旧曲,实在难以承受这份情感,不禁潸然泪下。《渭城曲》既是过去两人一同听过的曲子,也是现在词人独自聆听的曲子;流泪既是当年离别时的泪水,也是今日相思的泪水。如今与往昔难以区分,亦今亦昔,感人至深。歌声还未唱完就已泪落,在曾经离别的地方,对于一个 “倦寻路程”、厌倦了奔波的人来说,其中蕴含着多少身世感慨,简直催人泪下。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醉酒开篇,继而通过偶见津亭与残壁题词,虚笔勾勒别离场景。随后由离别之思引发长叹徘徊,上片虽写思念却情感内敛;下片则直抒胸臆,既写所思之人,又述彼此情愫,终以泪眼相对将情感推向顶点。末句今昔交融,构思尤为精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金山晚眺》

下一篇:宋·晏几道《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君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