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人扶残醉":昨夜的酒力尚未消去,上马时尚需有人帮扶,
"晓风吹未醒":清晨的凉风还没有把我吹醒。
# 晓风吹未醒: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映水曲、":倒映在曲折的流水里、
# 水曲:水流曲折处。
"翠瓦朱檐":一路上但见碧瓦红檐,
# 翠瓦:绿色的琉璃瓦。
"垂杨里、":垂杨柳丛中、
"乍见津亭":忽然看见渡口的亭子。
# 津亭:渡口边的亭子。
"当时曾题败壁":想当年曾在亭壁上题写诗句,
# 败壁:破败剥落的墙壁。
"蛛丝罩、":如今墙上罩满了蛛网尘埃、
"淡墨苔晕青":墨色消淡,字迹已被青苔斑蚀得模糊不清。
# 苔晕青:指绿色的苔藓。
"念去来、":想过去未来的进退升沉、
# 去来:过了以后。来,语助词。
"岁月如流":岁月如流水般消逝,
"徘徊久、":我久久徘徊、
"叹息愁思盈":叹息声中愁思如潮,久久难以平静。
"去去倦寻路程":数年来宦游不止,已倦于打听前行的路程。
# 去去:有二义,一是走又走,越走越远;一是去了又去,厌其频繁。此处当是后者。
"江陵旧事":江陵的风流韵事最难忘,
"何曾再问杨琼":自此后再没有能够重访歌妓杨琼。
# 杨琼:唐代江陵歌妓名,此处代指意中人。
"旧曲凄清":她唱着旧日的歌曲声韵凄清。
"敛愁黛、":她聚敛着愁眉、
# 愁黛:愁眉。
"与谁听":谁是知音与听。
"尊前故人如在":酒樽前的故友倘若健在,
"想念我、":定会想念我、
"最关情":最是关怀动情。
"何须渭城":何必唱朋友送别的《渭城曲》,
# 渭城:即《渭城曲》,又名“阳光三叠”,本王维的《送远二使安西》诗,后作为离别之歌。渭城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南部,关中盆地中部,秦都区以东,渭河以北。曾是秦王朝的国都所在地,又是周、汉、隋、唐等王朝的京畿之地。
"歌声未尽处":她那歌声尚未唱完,
"先泪零":我的热泪先自飘零。
# 泪零:流泪。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怀旧词。描写了词人醉宿津亭时,看见旧日题诗的破壁已结满蛛网、生满青苔,想起三十五年前与歌女同游的往事。通过今昔对比,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字里行间透着几分物是人非的凄凉。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通过描绘水边亭台、垂杨掩映之景,自然引出词人触景生情、追忆往昔的愁绪。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全词以“翠瓦朱檐”的鲜明色彩与“蛛丝罩、淡墨苔晕青”的衰败景象形成强烈反差,更凸显出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虚实结合:下阕“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由眼前所闻旧曲,自然转入对往昔离别场景的回忆,今昔交织,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末句“歌声未尽处,先泪零”将凄婉的歌声与词人潸然泪下的情态融为一体,声情相生,感人至深。
3. 分段赏析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 的开头显得十分意外。“上马人扶残醉” 化用了李白《鲁中都东楼醉起作》里 “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 的诗句。晓风指的是早晨的风。从 “残醉” 和 “晓风” 这两句能看出,词人整夜都在饮酒,一直到天亮时分。柳永有词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晓风特别能够吹去醉意。在周邦彦的词里,词人不仅不清楚是谁扶自己上马的,而且连晨风都无法吹醒他,由此可见词人醉酒的程度极深,难以消解。作者从词人醉酒不醒写起,却没有提及醉酒的原因,这是词人创作时的顿挫之处,也为后文抒发情感埋下了线索。“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 此处需留意 “乍” 字,仅这一个字便透露出诸多惊讶之感。行进间猛然望见柳荫笼罩下的渡口亭馆,它坐落在水流曲折的岸边,青绿色的瓦顶与朱红色的檐角相互映衬,在视野中格外醒目。“乍见津亭” 的瞬间,仿佛惊醒了词人尚未完全消退的醉意,同时也唤起了潜藏在记忆深处的片段。“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 意思是多年之前,词人曾在这津亭的墙壁上题写词句,如今墙壁已然破败斑驳,蛛丝密布如网般覆盖其上,当年的墨迹已变得淡若轻烟,墙面上还爬满了青青的苔痕,晕染成一片斑驳景象。这眼前的景象,不禁让词人心中涌起浓浓的伤感。“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去来” 二字,描绘的是生活中不停奔波的状态。正如谢灵运在《拟魏太子邺中题诗八首》序文中所写 “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此处借指时光如同流水般飞速逝去。“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则暗暗化用了江淹《别赋》中 “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 的意境,表达出年复一年,时光飞逝,词人在津亭附近长久徘徊,心中满是叹息,愁思如同潮水般充塞胸臆。这是词的上半阙,主要抒写思念之情。开篇先写词人通宵饮酒后大醉的状态,接着由突然见到津亭转而联想到败壁上的题词,从而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至此渐渐让人明白醉酒的缘由。不过此时情感表达尚不十分直白,对往事的回忆仅通过津亭及败壁题词简单带过,也未明确提及怀念的对象,只是埋下一条感情线索,留待下半阙进一步展开。“去去倦寻路程”。“去去” 一词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出现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二者含义相同,都是指走了又走、不停奔波行役的意思。一个 “倦” 字,真切地流露出词人内心的疲惫与倦怠之情。“江陵旧事,何事再问杨琼”。江陵是东晋时期荆州的治所,在如今的湖北江陵,这里用来代指荆州。此句化用了元稹的《和乐天示杨琼》以及白居易的《问杨琼》,这里用杨琼来代指词人自己的情人。“江陵旧事” 说的是词人与情人过去的情事,“何曾再问杨琼” 中 “何曾” 意为不曾,这暗示着词人已见不到情人的身影。自己不停奔波忙碌,情人却踪迹难寻,只留下无尽的遗憾,再也没有机会和情人一起回忆往昔的情事了。“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这一句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旧曲” 应该是词人与情人当年一起听过的歌曲,也就是下文提到的 “渭城曲”,“凄清” 二字描绘出曲子的悲怨之感。“敛愁黛” 是说因愁怨而皱起眉头,昔日离别之时,两人共同聆听这凄清的离别之曲,情人听曲时因愁怨而皱眉的模样仿佛还在眼前,可如今词人又能与谁一同聆听呢?“旧曲” 是词人在徘徊时听到的,也正因如此勾起了对以前和情人分别场景的回忆,既展现了当下的情景,又回顾了过去,既重现了当日情人的情感,也体现出词人自己的苦苦相思。“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是词人的设想之辞,由自己的情感转而设想对方的情感,就像柳永在《八声甘州》中所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运用的也是这种写法。“尊前故人” 指的是上一次分别时皱眉的情人,“关情” 意为动情。词人从自身角度设想对方的情感,其中自有词人的一片痴情,也能从中看出情人对词人的深情,二人彼此心意相通。但这只不过是词人的想象罢了,此刻词人独自一人在河边徘徊,旧曲在耳边萦绕,情人当时的模样始终挥之不去。“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这最后一句十分巧妙,让人分不清是今日的离别还是昔日的离别,二者交融在一起。当年离别时,词人与佳人一同聆听凄婉的曲子,曲子还没唱完,就已经流下眼泪;如今再次离别,又听到这首旧曲,实在难以承受这份情感,不禁潸然泪下。《渭城曲》既是过去两人一同听过的曲子,也是现在词人独自聆听的曲子;流泪既是当年离别时的泪水,也是今日相思的泪水。如今与往昔难以区分,亦今亦昔,感人至深。歌声还未唱完就已泪落,在曾经离别的地方,对于一个 “倦寻路程”、厌倦了奔波的人来说,其中蕴含着多少身世感慨,简直催人泪下。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醉酒开篇,继而通过偶见津亭与残壁题词,虚笔勾勒别离场景。随后由离别之思引发长叹徘徊,上片虽写思念却情感内敛;下片则直抒胸臆,既写所思之人,又述彼此情愫,终以泪眼相对将情感推向顶点。末句今昔交融,构思尤为精妙。
上一篇:宋·秦观《金山晚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