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rén
·
·
shū
jìng
tián
jiā
xiǎo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4
shū
jìng
tián
jiā
xiǎo
yún
shù
kāi
qiū
xiǎo
tiān
hán
shān
yǒu
zhōng
wài
shēng
zhōng
sòng
péng
tiān
xún
tíng
hòu
chóu
bào
wéi
jiǔ
shuì
zhàn
bēi
táng
zòng
bèi
xíng
rén
jīng
sàn
yòu
chéng
shuāng

译文

稀疏的篱笆,曲折迂回的小路,小小的田舍农家,清晨,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渐渐散开。寒气逼人,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似有还无,四野一片寂静,远处传来一句山寺的钟声,目送一叶孤蓬起帆远行。添了一件衣服,策马扬鞭去寻找驿站,愁绪满怀,唯有买些酒来驱寒解愁。池塘里,鸭子正熟睡于茭白和蒲草丛中,即使被匆匆行路之人惊起,很快又成双成对地聚在一起。

逐句剖析

"疏篱曲径田家小":稀疏的篱笆,曲折迂回的小路,小小的田舍农家,

# 曲径:曲折迂回的小路。,疏篱:稀疏的篱笆。疏:疏落。篱:篱笆。

"云树开秋晓":清晨,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渐渐散开。

# 秋:一作清。清晨。

"天寒山色有无中":寒气逼人,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似有还无,

"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四野一片寂静,远处传来一句山寺的钟声,目送一叶孤蓬起帆远行。

# 篷:船帆,此代指船。

"添衣策马寻亭堠":添了一件衣服,策马扬鞭去寻找驿站,

# 亭堠:古时观察敌情的岗亭,此借指驿馆。

"愁抱惟宜酒":愁绪满怀,唯有买些酒来驱寒解愁。

# 愁抱:愁怀。

"菰蒲睡鸭占陂塘":池塘里,鸭子正熟睡于茭白和蒲草丛中,

# 陂塘:狭窄的池塘。塘:池塘。,菰蒲:菰和蒲;借指湖泽。

"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即使被匆匆行路之人惊起,很快又成双成对地聚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乃是宋代词人周邦彦所作的一首词,此词入选《宋词三百首》。其精妙之处在于巧妙地将情感寄寓于景色之中,含蓄而不外露。上阕描绘田家呈现出的闲逸宁静之态,实则暗中传达出词人内心的相思之意;同时借远处山峦与清晨钟声,渲染出词人漂泊于天涯的孤寂之感。下阕则以陂塘中安然睡卧的鸭子为衬托,愈发凸显出词人离恨的深沉痛苦。全词仅一处明确提及“愁抱”,但仔细品味,却发觉处处皆是饱含愁绪的景致,可谓景景含愁,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送别题材的词。描绘了疏篱曲径环绕的田家,呈现出一派闲逸幽静之景,借景巧妙地暗示了词人内心的相思之情。同时,以远处的山峦和传来的晨钟,营造出一种空旷辽远的氛围,烘托出词人漂泊天涯的孤独心境。

2. 写作手法

烘托:“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这句词通过描绘晨雾弥漫中带着寒气、若隐若现的山峦,以及旷野中传来的孤寂钟声,烘托出送别时凄清、感伤的氛围,强化了词人漂泊天涯的孤独之感,以及送别时内心的凄凉。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词人以池塘边水草中睡鸭即便被惊散后仍能成双的情景,来反衬自己送别心上人后形单影只的孤单,突出了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离愁别恨。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秋晓”,“疏篱”与“曲径”勾勒出典型的农家景象,此乃词人清晨眼前的近景。目光放远,便见缭绕在树林间的云雾缓缓消散,清晨的天光渐显,而这也意味着分手的时刻即将来临。“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三、四句承接上文,词人的视线依旧投向远方。此时晨雾弥漫,透着丝丝寒意的山峦在雾气中时隐时现。终于,分别的时刻悄然降临,四周静谧无声,唯有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悠悠回荡。这钟声在寂静的旷野中,为这凄清的送别场景,又添了几分感伤。上片以“疏篱”“曲径”“田家”“云树”“山色”“孤篷”“野外”等元素,绘就了一幅素淡的画面,整体格调清静淡雅。而钟声的加入,让画面有了动态之感。于这般环境下送别,词人的心境自然满是凄凉与忧郁,仿佛这清冷的氛围也融入了他的心底。下片笔触一转,开始着重叙写词人自身的心境。不过,词人并未选择直抒胸臆的方式倾诉情感,而是通过一连串的动作与画面,细腻地传达内心思绪。“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此句描绘了送走心上人后,词人顿感寒意侵体,愁绪如影随形,紧紧缠绕心间。于是,他下意识地添了衣物,而后扬鞭策马,急切地寻觅着驿站,只为买酒来驱散这透骨的寒意与满心的忧愁。这里提到的“亭堠”,也称亭堡,原是用于侦察、瞭望的岗亭。前文既已点明“天寒”,故而“添衣”之举看似自然,实则更多是在隐喻词人内心的寒冷与愁绪的浓重。而词人匆忙寻找亭堠的举动,更是将其离愁之深切表露无遗。“愁抱”一句,堪称全词中唯一直接抒情之处,“惟宜”二字,着重强调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从某种程度上,亦可将其视作本词的主旨所在。到了歇拍二句,词人笔锋又陡然一转,回归写景:“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词人饮下用以解愁的酒后,便急忙踏上行程。马蹄哒哒,惊起了池塘边菰蒲丛中熟睡的鸭子。然而,这些鸭子很快又成双成对地聚在一起,重新进入梦乡。这原本只是乡野间常见的一幕,却引发了词人的诸多感慨。他借这一场景,以鸭子的成双成对,反衬出自己形单影只的孤独,从而巧妙地寄托了心中难以排遣的“愁抱”。词作下片借助“添衣”“策马”“寻亭堠”这一系列连贯的行动,以及鸭睡陂塘的自然之景,从侧面生动地展现了词人送别心上人后,那无法言说的“愁抱”。同时,也隐隐暗示出词人羁旅漂泊的行人身份。尽管词人似在竭力淡化词作中的愁绪,但这份深沉的情感,仍不由自主地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4. 作品点评

全词在文字锤炼与句式雕琢上颇见功力,用词精炼且表意含蓄。篇章布局疏密有致,在简洁勾勒间尽显细腻微妙之处。其语言风格深沉厚重,富有韵味,整体格调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对镜》

下一篇:宋·释惟一《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六十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