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南斋时":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
# 斋:书房。
"开帷月初吐":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 帷:一作“帐”,帘幕。
"清辉澹水木":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
# 澹:水缓缓地流。
"演漾在窗户":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 演漾:水流摇荡。
"苒苒几盈虚":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
# 几盈虚:月亮圆缺反复多次。,苒苒:渐渐。一作“荏苒”,指时间的推移。
"澄澄变今古":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 澄澄:清亮透明,指月色。
"美人清江畔":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
# 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是夜越吟苦":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 越吟:楚国庄舄(xì)唱越歌以寄托乡思。这是以越切山阴,意谓想必在越中苦吟诗篇。
"千里其如何":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
# 如何:一作“何如”。,其:一作“共”。
"微风吹兰杜":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 兰杜:兰花和杜若,都是香草。兰,一作“芳”。,吹:一作“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怀人诗。描绘了诗人与堂弟在南斋高卧时,月亮初升,清辉洒于水木、窗户的景象,进而由月亮的盈亏引发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还悬想友人在清江畔对月吟诗,虽相隔千里却共赏明月,借兰杜之芳寓意友人的品德声名。全诗借玩月之景,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想象:“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诗人身处南斋赏月,却凭借想象,勾勒出友人崔少府在千里之外的清江边上,于同一清月之下苦苦吟诗的画面。这种想象跨越了空间的限制,由自身所处场景延伸到友人所在之地,将对友人的思念具象化,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牵挂,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而结尾“微风吹兰杜”,诗人想象微风能否将兰杜的芬芳吹送到友人处,借此含蓄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进一步丰富了想象的内容,使情感表达更为委婉动人。情景交融:开篇“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描绘了诗人在南斋高卧,拉开帷幕见初月升起,月光洒在水木上并在窗户上映出光影摇曳的清幽之景,此景中蕴含着诗人闲适宁静的初始心境,借景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诗人由月的圆缺变化之景,联想到时光流逝、人生代代更迭,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融入其中,情与景紧密相连,借月之景抒发出对时光和人生的深沉思考。整首诗围绕“月”展开,月景贯穿始终,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对人生的感慨之情与所描绘的月光、水木等景色相互交融,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营造出情景相生、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两句点明了诗人的闲适状态以及赏月的地点和时间。“高卧”一词描绘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神情,“开帷”则是一个动作细节,拉开帷幕,月亮刚刚升起,如同慢慢吐出一般,一个“吐”字将月亮升起的过程拟人化,赋予了月亮动态美,仿佛它是有意识地缓缓出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两句是对月光的细致描写。月光清澈柔和,洒在水边的树木上,“澹”字生动地表现出月光如水般清淡、柔和的特点,使得水木都笼罩在这清幽的光辉之中。“演漾”二字则进一步描绘出月光在窗户上闪烁、荡漾的样子,仿佛月光有了生命,在窗户上舞动,将静态的月光写得富有动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两句由眼前的月光引发了对时间和历史的感慨。“冉冉”形容月亮的升起和变化,月亮不断地盈亏变化,如同时间的流逝,永不停歇。“澄澄”则强调了月光的清澈,在这清澈的月光下,古今发生了无数的变化,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诗人通过月亮的盈虚变化和清澈不变,将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月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两句,诗人联想到友人崔少府在清江畔的情景。“美人”在这里指崔少府,以美人喻友人,增添了一种美好的情感色彩。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月夜,友人在清江畔想必也在吟诗赏月,但可能因思念之情或其他心事而感到痛苦。“越吟苦”暗示了友人可能像战国时的庄舄那样,虽在他乡,却心怀故土,所以吟诗时带着愁苦之情,也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两句,诗人回到自身,想到自己与友人相隔千里,共同面对这轮明月,却有着不同的心境。“千里共如何”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和对彼此处境的思考。最后一句“微风吹兰杜”,以景结情,微风轻轻吹拂着兰花和杜若,这两种香草象征着美好的品质,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如同这兰杜一般高洁。同时,微风中的兰杜轻轻摇曳,也营造出一种清幽、淡雅的氛围,余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体现出诗人含蓄、委婉的创作风格。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始终紧扣“月”这一意象,将景致与情感紧密相连,情因景生,景为情设,二者相辅相成、交融互渗,营造出深邃动人的意境,极具艺术感染力。
# 高人对月时,每有盈虚今古之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一
# 着墨不多,自觉深远。
现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这首诗由此人此景联想到彼景彼情,且情景交融,独具特色。
《超纯斋诗词》
上一篇:唐·崔郊《赠去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