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
·
wàng
chù
shōu
yún
duàn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3
wàng
chù
shōu
yún
duàn
píng
lán
qiǎo
qiǎo
sòng
qiū
guāng
wǎn
jǐng
xiāo
shū
kān
dòng
sòng
bēi
liáng
shuǐ
fēng
qīng
pín
huā
jiàn
lǎo
yuè
lěng
piāo
huáng
qiǎn
qíng
shāng
rén
zài
yān
shuǐ
máng
máng
nán
wàng
wén
jiǔ
huì
fēng
yuè
biàn
xīng
shuāng
hǎi
kuò
shān
yáo
wèi
zhī
chù
shì
xiāo
xiāng
niàn
shuāng
yàn
nán
píng
yuǎn
xìn
zhǐ
tiān
kōng
shí
guī
háng
àn
xiāng
wàng
duàn
hóng
鸿
shēng
jìn
xié
yáng

译文

我望向远方,只见雨停云散,我静静地倚靠在栏杆旁,目光随着秋天的景色渐渐远去。傍晚的景色萧条冷落,实在让人兴起如宋玉般悲秋的情感。水面上微风轻柔,水中的蘋花逐渐衰老,月色下露水寒冷,梧桐树叶飘飞着渐渐变黄。这情景让人心中充满了忧伤。老朋友如今在哪里呢?眼前只有那烟雾弥漫、水色茫茫的景象。那些过往的情景实在难以忘怀,曾经一起约定诗文的聚会和纵情欢乐的酒宴,有多少美好的清风明月时光被辜负了,时光不断地流逝,斗转星移。大海辽阔,山峦遥远,不知道你在遥远的何方。想到那成双的燕子,也难以依靠它们传递远方的书信,遥指着傍晚的天空,徒然辨认那些归来的船只。我神情黯然地望着远方。在孤雁的哀鸣声中,一直站立到夕阳完全落下。

逐句剖析

"望处雨收云断":我望向远方,只见雨停云散,

# 雨收云断:雨停云散。

"凭阑悄悄":我静静地倚靠在栏杆旁,

# 阑:一作栏。

"目送秋光":目光随着秋天的景色渐渐远去。

"晚景萧疏":傍晚的景色萧条冷落,

# 萧疏:清冷疏散,稀稀落落。

"堪动宋玉悲凉":实在让人兴起如宋玉般悲秋的情感。

# 宋玉悲凉:指宋玉《九辩》,引申为悲秋。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堪:可以。

"水风轻、":水面上微风轻柔,

"蘋花渐老":水中的蘋花逐渐衰老,

# 蘋花:一种夏秋间开小白花的浮萍。

"月露冷、":月色下露水寒冷,

"梧叶飘黄":梧桐树叶飘飞着渐渐变黄。

"遣情伤":这情景让人心中充满了忧伤。

# 遣:使得。,遣情伤:令人伤感。

"故人何在":老朋友如今在哪里呢?

"烟水茫茫":眼前只有那烟雾弥漫、水色茫茫的景象。

"难忘":那些过往的情景实在难以忘怀,

"文期酒会":曾经一起约定诗文的聚会和纵情欢乐的酒宴,

# 文期酒会:文人们相约饮酒赋诗的聚会。期:约定。

"几孤风月":有多少美好的清风明月时光被辜负了,

# 几孤风月:辜负了多少美好的风光景色。几:多少回。孤:通“辜”,辜负。风月:美好的风光景色。

"屡变星霜":时光不断地流逝,斗转星移。

# 屡变星霜:经过了好几年。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亦以之喻年月也。

"海阔山遥":大海辽阔,山峦遥远,

"未知何处是潇湘":不知道你在遥远的何方。

# 潇湘:湘江的别称。这里指所思念的人居住的地方。

"念双燕、":想到那成双的燕子,

"难凭远信":也难以依靠它们传递远方的书信,

"指暮天、":遥指着傍晚的天空,

# 暮天:傍晚时分。

"空识归航":徒然辨认那些归来的船只。

# 归航:返航的船只。,空:徒然,白白地。

"黯相望":我神情黯然地望着远方。

"断鸿声里":在孤雁的哀鸣声中,

"立尽斜阳":一直站立到夕阳完全落下。

# 立尽斜阳:一直站立到夕阳完全落下,极言伫立时间之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是北宋词人柳永为怀念湘中故人所写的作品。这首词起笔“望处”总领全篇,上阕描绘雨歇云散后的萧疏秋景,水风轻拂苹花渐老,月露清冷梧叶飘黄,以景衬情,自然引发出对故人的思念。下阕由“难忘”转入回忆,追思往昔文期酒会之乐,再以“海阔山遥”转回现实,倾诉相隔之远、音讯难通的怅惘。结尾“立尽斜阳”呼应开篇“望处”,使全词结构圆融。柳永将写景、叙事、忆旧、怀人融为一体,通过典型意象的铺陈,把羁旅漂泊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含蓄而细腻地展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词是作者柳永为怀念远在湘中一带的友人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是柳永写的羁旅怀人词。这首词描写了雨后清秋的凄凉之景和诗人登高怀远的所见所感,生动展现了词人羁旅漂泊的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与自身身世飘零的惆怅之情。

2. 写作手法

正衬:“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用孤雁的哀鸣之声,衬托词人独自伫立在斜阳下的孤独身影。暮色中,断鸿哀鸣,词人凝望远方,将羁旅漂泊的孤寂与思念故人的怅惘之情渲染得更为浓重。烘托:“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中,“轻”字描摹秋风的微弱,“老”字展现蘋花的凋零,“冷”字点明秋夜露寒,“黄”字描绘梧叶的衰败。这四个字从触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层层铺陈,烘托出清冷孤寂的秋景氛围,为下文抒发羁旅漂泊的愁苦之情作铺垫。承上启下:“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承上启下,上承萧瑟秋景引发的孤寂愁绪,收束写景;下启对故人的深切思念,“烟水茫茫”既描绘烟波浩渺的江景,又将词人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空茫无依之感具象化,点明怀人主旨,使全词结构紧凑,情感表达层层递进。

3. 分段赏析

“望处雨收云断”描绘眼前之景,可见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让清秋景致更显疏朗。“凭阑悄悄”四字,勾勒出独自倚栏远眺时的忧思,这种情怀最终聚焦于“目送秋光”。“悄悄”二字,尽显忧愁之态。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自然引发悲秋感慨,让人想起“千古悲秋之祖”宋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承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与身世感慨,此时皆涌上柳永心头,引发强烈共鸣。他将万千思绪稍作抑制,视线由远及近,选取最能体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事物进行精细描写。“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宛如用特写镜头捕捉的诗意画面:秋风轻拂水面,白蘋花渐渐凋零;秋夜月寒露冷,梧桐叶染黄飘落。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营造出凄清沉寂的氛围。“轻”“冷”二字,精准传递出清秋的独特感受。“蘋花渐老”既实写眼前景物,也寄寓着词人漂泊江湖、华发渐生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尤为精妙,凸显了梧叶飘落的鲜明形象。“飘”字有声,“黄”字有色,“飘黄”二字绘声绘色,“黄”字更渲染了秋景的萧瑟氛围。作者选取水风、蘋花、月露、梧叶等最具代表性的秋日景物,以“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图,为下文抒情做足铺垫。“遣情伤”一句,由景及情,是词中的转折。景物描写之后,词人以“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承上启下,统摄全篇,点明全词主旨。“烟水茫茫”既是迷蒙浩渺的实景,也象征着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然心境,情景在此交融。这几句短促凝重,笔力雄健,声情跌宕,苍茫壮阔。换头以“难忘”二字引出回忆,抒写对故人的怀念之情,行文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友人相聚的“文期酒会”,那些赏心乐事至今记忆犹新。分离之后,时光流转、秋光几度,不知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虚度。“几孤”“屡变”两词,极言离别之久,更添别后的怅惘。“海阔山遥”句,从回忆转向眼前的思念。“潇湘”代指友人所在之地,因不知故人踪迹,故云“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抒写因无法与思念之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奈之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无法为故人传递消息,寓意想与友人互通音讯却无人可托。盼友人归来却屡屡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此句将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之情表达得细腻动人。望见天际归舟,误以为是故人归来,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欢喜,归舟徒惹相思,仿佛在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空”字,将急切盼望友人归来的心情刻画得活灵活现,把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词人此处从对方角度着想,以彼衬己,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滞留之苦。“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以断鸿的哀鸣衬托自己的孤独怅惘,可谓情与景妙合无垠,声情凄婉。“立尽斜阳”四字,勾勒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伫立在夕阳残照中,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立尽”二字既言凭栏伫立之久,亦见念远怀人之深,羁旅不堪之苦便在言外自然流露。

4. 作品点评

柳永这首词层次清晰,结构严整,脉络清晰顺畅,将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恰到好处地传递出来。在修辞方面,既无刻意雕琢之痕,亦非草率而为,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见奇,耐人寻味,因此能够做到雅俗共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水风”二句善状萧疏晚景,且引起下文离思。“情伤”以下至结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别赋》,令人增《蒹葭》怀友之思。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下一篇:宋·黄庭坚《登快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