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ìng
huā

朝代:唐作者:司空图浏览量:2
shī
jiā
piān
wèi
shāng
qíng
pǐn
yùn
yóu
lái
zhēng
jiě
xiào
yīng
jiān
jiě
zhǐ
yīng
yōng
qiàn
yīng
shēng

译文

诗人独为杏花感伤,它的品格韵味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能与之相争。它既能展露笑颜也能通晓人语,只是它慵懒不语便托黄莺代为啼鸣。

逐句剖析

"诗家偏为此伤情":诗人独为杏花感伤,

"品韵由来莫与争":它的品格韵味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能与之相争。

"解笑亦应兼解语":它既能展露笑颜也能通晓人语,

"只应慵语倩莺声":只是它慵懒不语便托黄莺代为啼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杏花》是司空图归隐后所作七言绝句。全诗未直接描摹杏花,而以虚笔传神:首句以“偏”字点明杏花易逝牵动诗心;次句赞其风韵独绝。后两句“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为诗眼——拟人写杏花兼具笑靥灵性,借莺声代其矜持“慵语”,以声衬形,暗合“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学主张。诗中避实就虚的写法,既展晚唐咏物诗风,亦折射诗人乱世归隐后对自然意趣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杏花》一诗以拟人手法赋予杏花灵性,语言凝练而意蕴含蓄。首句“诗家偏为此伤情”点明杏花易逝的感伤特质,以“偏”字凸显诗人对其美的独特体悟;次句“品韵由来莫与争”以直白判断强调其风韵独绝,奠定全诗基调。后两句“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为全诗精华:先以“解笑”“解语”写杏花兼具笑靥与通晓人言的双重灵性,后以“慵语”拟其矜持娇羞,再借“倩莺声”将花语转为黄莺啼鸣,既避免直露又增添声色之美。全诗未着一字具体描摹杏花形色,却通过“伤情”“解语”等虚笔,以“以声衬静”“以动写神”的手法,将杏花拟作含羞少女,在莺声婉转中传递其灵动情态,呼应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学主张。这种托物寄意的写法,既展现晚唐咏物诗“避实就虚”的风格,亦暗含诗人对隐逸生活中自然意趣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苏拯《鸱枭》

下一篇:唐·杜审言《送崔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