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红闺少女端正时":你看那闺中的少女正值青春年华,
"夭夭桃李仙容姿":容貌如同盛开的桃李般娇艳美丽。
"幸得君王怜巧笑":幸而得到君王怜爱她动人的微笑,
"披香殿里荐蛾眉":被选入披香殿中举荐为宫中美人。
"蛾眉双双人共进":当其他美人双双被君王宠爱时,
"常恐妾身从此摈":我常常担心自己从此会被抛弃。
"甄妃为妒出层宫":就像甄妃因遭嫉妒被逐出宫廷,
"班女因猜下长信":班女因被猜忌而进入长信宫。
"长信宫门闭不开":长信宫的宫门紧紧关闭不再开启,
"昭阳歌吹风送来":昭阳殿的歌声乐风却远远传来。
"梦中魂魄犹言是":梦中的魂魄还以为自己仍在受宠,
"觉后精神尚未回":醒来后精神恍惚久久不能恢复。
"念君娇爱无终始":想着君王你的怜爱若能始终如一,
"使妾长啼后庭里":怎会让我在后庭中长久啼哭。
# 庭:一作宫。
"独立每看斜日尽":常常独自伫立看那夕阳渐渐落尽,
"孤眠直至残灯死":孤枕独眠直到残灯燃尽熄灭。
# 孤眠:一作一坐。
"秋日闻虫翡翠帘":秋日里翡翠帘外传来虫鸣声声,
"春晴照面鸳鸯水":春晴时水面映出鸳鸯相伴的身影。
"红颜旧来花不胜":昔日红颜连鲜花都比不上美丽,
"白发如今雪相似":如今白发却如同雪花般相似。
"传闻纨扇恩未歇":听闻纨扇上的恩情尚未断绝,
"预想蛾眉上初月":心中期盼蛾眉能如初月般被君王欣赏。
"如君贵伪不贵真":可惜君王你看重虚伪不看重真情,
"还同弃妾逐新人":如同抛弃旧妾追逐新人一般。
"借问南山松叶意":请问南山的松叶常青有何意味,
"何如北砌槿花新":怎比得上北阶的木槿花新鲜呢。
王諲:唐代诗赋家
王諲,唐代诗赋家。生卒年及籍贯不详,活动于唐玄宗在位时代。开元二十五年(737)登进士第。曾任右补阙。有诗名于当世,长于写闺情宫怨。《国秀集》卷下选录有其诗2首。《全唐诗》卷145录存其诗6首。《全唐文》卷333录存其文6篇,其中有4篇是赋。
1. 分段赏析
“君不见红闺少女端正时,夭夭桃李仙容姿。幸得君王怜巧笑,披香殿里荐蛾眉。”开篇以“红闺少女”起笔,用“夭夭桃李”比喻少女的青春美貌,色彩明丽,充满生机。后两句点明因“巧笑”得宠,进入宫廷的幸运,语言直白却饱含对君恩的感激。“蛾眉双双人共进,常恐妾身从此摈。甄妃为妒出层宫,班女因猜下长信。”“蛾眉双人”暗指后宫佳丽争宠,而“常恐”陡转,揭示女子对失宠的恐惧。后两句借甄妃、班婕妤的典故,暗示因嫉妒或猜疑被贬的命运,历史与现实交织,深化悲剧色彩。“长信宫门闭不开,昭阳歌吹风送来。梦中魂魄犹言是,觉后精神尚未回。”“长信宫”与“昭阳殿”形成冷暖对比:前者闭锁凄凉,后者歌舞喧嚣,凸显失宠者的孤寂。虚实结合,“梦中魂魄”与“觉后精神”写出恍惚间的心理挣扎,情感细腻真实。“念君娇爱无终始,使妾长啼后庭里。独立每看斜日尽,孤眠直至残灯死。”直抒胸臆,“无终始”痛斥君恩无常,“长啼”“孤眠”以动作细节刻画哀怨。时间描写“斜日尽”“残灯死”象征希望破灭,意境苍凉。“秋日闻虫翡翠帘,春晴照面鸳鸯水。红颜旧来花不胜,白发如今雪相似。”四季变换中,“秋虫”“春水”本为美景,却反衬愁绪。外貌对比“花不胜”与“雪相似”,以自然意象写容颜衰老,暗含时光无情、人生无常之叹。“传闻纨扇恩未歇,预想蛾眉上初月。如君贵伪不贵真,还同弃妾逐新人。”“纨扇”“初月”用班婕妤《怨歌行》典故,暗示恩宠短暂。末两句直指君王重“伪”轻“真”,批判其薄情寡义,情感由哀怨转为愤懑。“借问南山松叶意,何如北砌槿花新。”以“松叶”与“槿花”对比,松柏长青象征坚贞,木槿朝开暮谢暗喻新人易替。反问收尾,强化对真爱的渴望与对虚假的否定,余韵悠长。
上一篇:唐·熊皎《怀三茅道友》
下一篇:唐·王諲《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