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何曾执贝":佛教的正法,你们何曾真正奉行,
# 贝:一作具。
"空门不积余财":佛门本应不积蓄多余财物,你们却全然不顾。
"白日既能赌博":白天竟敢聚众赌博,
"通宵必醉尊罍":通宵必定醉倒在酒器旁。
"强说天堂难到":强辩说天堂难以到达,
"又言地狱长开":又空谈地狱永远敞开。
"并付江神收管":把你们一并交给江神看管,
"波中便是泉台":波涛之中便是你们的葬身之地。
韩滉(723-787)唐画家。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贞元初,官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政治上要求国家统一,曾参予平定藩镇叛乱的斗争。工书法,草书得张旭笔法。画远师南朝宋陆探微,擅绘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摹写牛、羊、驴子等动物尤佳。所作《五牛图》,元赵孟頫赞为“神气磊落,希世名笔”,和《文苑图》并存于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六言古诗。诗中以僧云晏等五人聚赌喧哗事件为核心,揭露中唐时期部分僧众背离佛教清规、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僧团管理失序的批判,聚焦于佛教世俗化背景下戒律松弛的社会现实。
2. 分段赏析
“正法何曾执贝,空门不积余财。”直指僧人违戒的本质:“正法何曾执贝”以反问开篇,“正法”指佛教戒律,“执贝”代指遵守佛法(贝即法螺,象征佛法传播),意为这些僧人从未真正践行佛法;“空门不积馀财”点明佛门本应摒弃财物,而僧众却背离这一准则。两句以佛门的核心规范与僧人行为对比,开篇即奠定批判基调,暗含对僧众背弃信仰的失望与不满。“白日既能赌博,通宵必醉尊罍。”直白揭露僧人的具体劣迹:“白日赌博”“通宵醉尊罍”(尊罍为酒器,代指饮酒),用“既能”“必”的递进语气,刻画其昼夜沉溺于赌博、酗酒的荒淫生活。语言通俗直白,不加修饰地展现僧众的放纵,与佛门“清修”的要求形成强烈反差,流露对其行为的愤慨。“强说天堂难到,又言地狱长开。”讽刺僧人的虚伪:“强说”“又言”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指僧人空谈“天堂难到”“地狱长开”的因果说教,自己却行恶不戒。揭露其言行不一的本质,既以宗教戒律约束他人,又放纵自身违背戒律,批判中更添一层对其虚伪性的鄙夷。“并付江神收管,波中便是泉台。”以惩戒作结:“并付江神收管”模仿司法判词的处置口吻,将僧人交给江神管束;“波中便是泉台”(泉台即墓地)则暗示其结局,以严厉的惩戒收尾。两句延续“判教诗”的风格,将官员处理案件的威严融入诗中,既体现对佛门失序的强硬态度,又以“泉台”的意象强化警示意味,冷峻而有力。
3. 作品点评
作为唐代现存不多的司法题材诗歌,这首诗既保留了判词“辨明事理”的实用功能,又有诗歌“美刺比兴”的艺术特点,开创了判教文学的新样式。在《全唐诗》里,这首诗被归到“判”类作品中,是研究唐代司法文书诗化的重要例子。清代编修的《全唐诗》共收录了47首判词诗,这首诗因为独特的佛教批判角度和成熟的艺术表现,在卷873中占据了显眼的位置。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把这类判词诗归为“公牍文学”,这首诗常被当作典型例子引用。20世纪敦煌文献出土后,学者们对比了P.3813号文书里的判词残卷,进一步证实了这首诗所反映的唐代僧团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