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chū
chūn
xìng
tài
píng
gōng
zhǔ
nán
zhuāng
yìng
zhì

朝代:唐作者:李邕浏览量:1
chuán
wén
yín
hàn
zhī
shí
jiàn
jīn
chū
wēi
zhī
qiáo
biān
què
xiān
rén
lóu
shàng
fèng
huáng
fēi
liú
fēng
zuò
piāo
shàn
shuǐ
qīn
jiē
jiàn
jīn
huán
tóng
fàn
niú
dòu
chéng
chá
gòng
zhú
hǎi
cháo
guī

译文

传闻中银河边的支机石仍在,而今又见帝王车驾从紫微宫启程。织女桥畔乌鹊惊飞,仙人居所凤凰翩跹。清风入席轻拂歌舞的罗扇,瀑布溅落台阶沾湿舞女的衣裙。今日随行仿佛触犯牛斗星域,乘着木筏追随海潮一同归去。

逐句剖析

"传闻银汉支机石":传闻中银河边的支机石仍在,

"复见金舆出紫微":而今又见帝王车驾从紫微宫启程。

"织女桥边乌鹊起":织女桥畔乌鹊惊飞,

"仙人楼上凤凰飞":仙人居所凤凰翩跹。

"流风入座飘歌扇":清风入席轻拂歌舞的罗扇,

"瀑水侵阶溅舞衣":瀑布溅落台阶沾湿舞女的衣裙。

"今日还同犯牛斗":今日随行仿佛触犯牛斗星域,

"乘槎共逐海潮归":乘着木筏追随海潮一同归去。

# 逐:一作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是唐代李邕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唐中宗时期,为奉皇命而作,主题围绕唐中宗初春巡幸太平公主南庄的盛况展开。诗中首联“传闻银汉支机石,复见金舆出紫微”以银河支机石比拟太平公主的庄园,又以“金舆”象征帝王车驾,凸显皇室出行的神圣性;颔联“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凰飞”借牛郎织女、凤凰台等神话意象,暗喻公主庄园的非凡气象。颈联“流风入座飘歌扇,瀑水侵阶溅舞衣”描绘宴会的歌舞升平,将自然景观与宴乐场景交融,体现诗意的浪漫化处理;尾联“乘槎共逐海潮归”则用乘槎泛海的典故,暗含对皇权与祥瑞的颂扬。全诗通过神话典故与宫廷意象的结合,展现皇家仪仗的恢弘与宴游的奢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传闻”引入神话传说中的银汉支机石,为诗歌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复见”则将现实与传说相连,写皇帝的车驾从宫中出来,来到太平公主的南庄,暗示此次出行如同神话般令人瞩目,也点明了应制诗的主题,即皇帝幸临太平公主南庄这一事件。颔联继续运用神话传说元素,描绘了织女桥边乌鹊惊起、仙人楼上凤凰飞舞的画面。这里的“织女桥”“乌鹊”“仙人楼”“凤凰”等意象,既营造出一种祥瑞、神秘的氛围,又巧妙地照应了太平公主的身份,暗示她的庄园如同仙境一般,同时也衬托出皇帝驾临时的热闹与隆重。颈联从神话回到现实场景,描写了宴会上的热闹景象。微风轻拂,吹入座位,飘起歌扇,瀑布的水花飞溅到台阶上,打湿了舞衣。“流风”“瀑水”为自然之景,“歌扇”“舞衣”则体现了宴会的歌舞升平,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宴会的欢乐和奢华,也表现出太平公主对皇帝的盛情款待。尾联再次借用神话传说,将此次皇帝幸临南庄比作乘坐木筏泛游天河,与牛郎织女的故事相呼应。“今日还同”强调了当下的情景如同神话传说中的情节再现,“犯牛斗”“乘槎”“泛海潮归”等词语,使整个场景充满了奇幻色彩,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同时也为诗歌画上了一个富有浪漫气息的句号,表达了对此次皇帝出行的赞美和对太平公主庄园的称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邕《铜雀妓》

下一篇:唐·李邕《日赋附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