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七十榜三年":众多学子多年苦读,经过三次考试才榜上有名,
"建礼含香次第迁":进入朝廷后,依次升迁,在宫中任职,身上带着香料的香气。
"珠彩下连星错落":身上的珠饰光彩夺目,与下面的星星交相辉映,错落有致,
"桂花曾对月婵娟":曾在月光下欣赏着美好的桂花。
"玉经磨琢多成器":玉石经过琢磨大多能成为精美的器物,
"剑拔沉埋更倚天":被埋在地下的宝剑一旦拔出,更能倚天而立,光芒四射。
"应念衔恩最深者":应该想到那些感恩戴德最深的人,
"春来为寿拜尊前":等到春天到来时,我会来到您的面前,为您祝寿,表达我的敬意。
晚唐诗人
王涣(859~901),唐代诗人。字文吉,太原(今属山西)人。大顺二年登进士第,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节度使推官、长安县尉、右拾遗、右补阙等职。王涣长于笺奏,尤擅诗文,诗情婉丽,所作《惆怅诗十二首》以七言绝句吟咏古代佳人才子。辛文房称其诗“哀伤媚妩”。著有《燕南笔稿》《西府笔稿》《从知笔稿》。
1. 分段赏析
首联“青衿七十榜三年,建礼含香次第迁”,以“青衿”代指裴侍郎昔日寒窗苦读的学子身份,“七十”“三年”极言其科举之路漫长艰辛,“建礼含香”描绘其入朝为官后逐步升迁的历程,暗含对其坚韧不拔的赞赏;颔联“珠彩下连星错落,桂花曾对月婵娟”,运用比喻与想象,将裴侍郎比作光彩夺目的珍珠、高洁的桂花,以“星错落”“月婵娟”营造出璀璨美好的意境,盛赞其尊贵身份与出众才华;颈联“玉经磨琢多成器,剑拔沉埋更倚天”,以“玉”“剑”为喻,“磨琢”“沉埋”对应其人生经历的磨砺,“成器”“倚天”展现其历经考验后成就非凡,对仗工整且饱含哲理;尾联“应念衔恩最深者,春来为寿拜尊前”,直抒胸臆,点明诗人作为受恩者将在春日前往祝寿,情感真挚,呼应诗题,将感恩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