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道非本说":精妙的道并非原本就能言说清楚,
"殊途成异名":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名称。
"圣人得其要":圣人掌握了道的关键要领,
"俱以化群生":都用它来教化众生。
"凤吹从上苑":凤凰般的乐声从皇家园林传来,
"龙宫连外城":寺院如同龙宫般与外城相连。
"花鬘列后殿":美丽的花鬘排列在后殿,
# 后:一作广。
"云车驻前庭":如云端而来的车驾停在前庭。
"松竹含新秋":松树和竹子蕴含着初秋的气息,
# 秋:一作韵。
"轩窗有余清":轩窗之处弥漫着清幽之气。
"缅怀崆峒事":追思黄帝问道崆峒山的典故,
#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相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也称空同、空桐。
"须继箫管声":应当继承古代圣贤的遗风。
# 箫管:一作管弦。
"离相境都寂":远离表象,境界归于寂静,
"忘言理更精":无需言说,道理更加精妙。
"域中信称大":在国家中,诚信最为重要,
# 域中:寰宇之间;国中。
"天下乃为轻":相比之下,天下其他事物都显得不重要了。
"屈己由济物":委屈自己是为了救助万物,
"尧心岂所荣":帝王心怀天下,哪里是为了个人荣耀。
# 尧心:谓圣君的心愿、抱负。
唐代文学家
崔元翰(729?~795),唐代文学家。名鹏,字元翰,博陵安平(今河北)人。早年被杨炎引荐,德宗建中二年状元及第,先后参加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成绩均为甲第,名动天下。后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崔元翰通经史、工诗文。其论文主张载道与复古,师法班固、蔡邕,文思精密,为时所称。《全唐诗》存其诗7首,《全唐文》存其文13篇。
1. 分段赏析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开篇从哲学层面切入,指出道的本质难以言说,虽有不同表述,但圣人掌握其关键,用以教化众生,为后文写寺院及帝王治国理念做铺垫。“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此联描绘奉敬寺与皇家的联系,凤凰般的乐声从皇家园林传来,寺院与外城相连,后殿排列着美丽的花鬘,前庭停驻着如云端而来的车驾,展现出寺院的高贵与庄严。“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以松竹、轩窗为意象,描绘出中元节时节,寺院中已透出初秋的气息,环境清幽,给人宁静之感。“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缅怀崆峒事”化用黄帝问道崆峒山广成子的典故,表达对古代圣贤的追思;“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则阐述佛教义理,强调远离表象才能领悟真理。“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结尾赞颂帝王以诚信治理天下,心怀苍生,不重个人荣耀,体现出对帝王德行与治国理念的高度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