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仪通外学":他精通佛教的戒律礼仪,还广泛涉猎佛学之外的学问,
"诗思入禅关":作诗的才思能够深入到禅意的境界之中。
# 禅:一作玄。
"烟景随缘到":他随意地欣赏着如烟的美景,
# 缘到:一作人别。
"风姿与道闲":自身的风度姿态与所修之道一样闲适自在。
# 姿:一作标。
"贯花留净室":他在安静的房间里向人讲述佛法,
"咒水度空山":在空旷的山间持咒洒水以修行。
"谁识浮云意":有谁能理解他如浮云一般的心意呢,
"悠悠天地间":他就像悠悠天地间的浮云一样自在飘荡。
唐代著名诗僧
灵澈(746—816),字澄源,唐代浙江会稽云门寺僧。俗姓汤,越州会稽(浙江省绍兴市)人。少时曾从严维学诗。出家后先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讲律,再至吴兴抒山妙喜寺与诗僧皎然切磋。公元785—804中,由皎然推荐先后结识包佶、李纾等。因受忌遭谤贬至福建汀州,遇赦后客居安徽宣州,卒葬于宣州。他是唐代著名诗僧,与皎然齐名。著有《律宗引原》十卷、《酬唱集》十卷,存时十六首,编为一卷,收入《全唐诗》。
1. 分段赏析
首联“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从才学方面对道虔上人进行赞美。“律仪通外学”,表明道虔上人不仅精通佛教的戒律礼仪,还广泛涉猎佛学之外的学问,显示出他的博学多才。“诗思入禅关”,说他作诗的才思能够深入到禅意的境界之中,体现了他将诗歌创作与禅意相融合的高深造诣,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学识渊博、富有禅意的僧人形象。颔联“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描绘了道虔上人的生活状态。“烟景随缘到”,他随意地欣赏着如烟的美景,表现出一种随缘自在的生活态度。“风姿与道闲”,他的风度姿态与所修之道一样闲适自在,进一步突出了他与道合一、悠然自得的心境,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气质。颈联“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描述了道虔上人的宗教活动。“贯花留静室”,他在安静的房间里向人讲述佛法,“贯花”有说法之意,体现了他对佛法的传播和弘扬。“咒水度空山”,在空旷的山间持咒洒水以修行,表现出他在自然环境中潜心修行的专注和虔诚,使读者感受到他浓厚的宗教情怀。尾联“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以浮云作比,表达了对道虔上人的感慨。“谁识浮云意”,有谁能理解他如浮云一般的心意呢,暗示道虔上人有着超脱世俗的心境和追求,不被常人所理解。“悠悠天地间”,他就像悠悠天地间的浮云一样自在飘荡,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自在和超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送别时对友人的理解和祝福,以及对这种超脱境界的向往。
上一篇:唐·灵澈《远公墓》
下一篇:唐·灵澈《东林寺寄包侍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