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霁色满今朝":今日华亭雨后初晴,一片明朗的景色,
"云里樯竿去转遥":友人乘船离去,桅杆在云雾中渐渐变得遥远。
"莫怪山前深复浅":不要奇怪山前的水面忽深忽浅,
"清淮一日两回潮":那是因为淮河一天会有两次涨潮落潮啊。
盛唐诗人
刘方平(?~?),唐代诗人。出生于河南洛阳。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其诗多咏物写景、闺情乡思之作,尤擅绝句,风格清新自然,构思精巧,富有意趣。作品多寓情于景,意蕴无穷。代表作品有《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
1. 分段赏析
“华亭霁色满今朝”,诗的开篇便描绘出送别时的环境。雨后初晴,阳光洒满华亭,整个世界都被清新明亮的氛围笼罩。“霁色”一词,点明了雨后初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爽、开阔之感,然而,这美好的景色却与即将到来的离别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增添了离别的惆怅。“云里樯竿去转遥”,此句将视角转向友人离去的船只。“云里”描绘出船只仿佛驶入云雾之中,给人一种朦胧、虚幻的感觉;“樯竿去转遥”,则生动地展现出船只渐行渐远,桅杆在视线中变得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不见。一个“遥”字,不仅写出了空间上的距离,更暗含了诗人心中与友人逐渐远离的失落感,那种不舍与牵挂之情,随着船只的远去而愈发浓烈。“莫怪山前深复浅,清淮一日两回潮”,诗歌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借自然现象抒发情感。友人的船只在山前的水面上,看起来忽深忽浅,诗人在此解释,这是因为淮水一天有两次涨潮落潮。表面上看,这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实则是借潮水的涨落,比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如潮水般,时而浓烈,时而稍缓,但却从未停止。同时,潮水的循环往复也暗示着离别的无奈与重逢的渺茫,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愁绪。这两句诗将自然之理与人间之情巧妙融合,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意,让人回味无穷。
# 词气轻柔,疑亦送闺秀之作。
清乔亿《大历诗略》
上一篇:唐·万齐融《赠别江头》
下一篇:唐·白居易《闲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