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o
zhōu
běi
chí
fàng
é

朝代:唐作者:吕温浏览量:1
fēi
hào
é
ěr
míng
yàn
姿
ān
miǎn
fèi
dǐng
dàn
rán
yóu
qīng
chí
jiàn
shēng
rěn
shí
shēn
qíng
zài
néng
yuǎn
fēi
niàn
dào
liáng
wéi

译文

我没有喜欢家鹅的癖好,因为它的姿态没有展翅高飞一鸣而过的大雁那样优雅。怎么才能避免在盛着滚水的鼎里被人宰杀的命运呢,鹅儿寂静淡然地在清澈的水塘里游弋。我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鹅儿,真不忍心吃了它,我对它的深厚感情一直都保持着。如果它能自己远走高飞,就飞走吧,不要再为家中的水稻和高粱担忧了。

逐句剖析

"我非好鹅癖":我没有喜欢家鹅的癖好,

"尔乏鸣雁姿":因为它的姿态没有展翅高飞一鸣而过的大雁那样优雅。

"安得免沸鼎":怎么才能避免在盛着滚水的鼎里被人宰杀的命运呢,

"澹然游清池":鹅儿寂静淡然地在清澈的水塘里游弋。

"见生不忍食":我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鹅儿,真不忍心吃了它,

"深情固在斯":我对它的深厚感情一直都保持着。

"能自远飞去":如果它能自己远走高飞,就飞走吧,

"无念稻粱为":不要再为家中的水稻和高粱担忧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道州北池放鹅》是唐代诗人吕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以放鹅一事为核心,直言自己并非如王羲之般痴迷于鹅,而是不忍见其被烹,遂将其放归清池,并劝诫鹅远离为食稻粱而受困的境遇。全诗采用直白质朴的语言,借咏鹅寄寓对生命的怜悯与对自由的向往,以及不贪图物质享受的人生哲理。前四句点明放鹅缘由,后四句则传递对鹅的关切与期许。此诗虽无华丽辞藻,却以真挚情感与深刻哲思见长,于简洁字句间尽显对生命的尊重与对生活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文学家

吕温(772~811),唐代文学家。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人。贞元进士,又中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累官至刑部郎中。后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被贬道州、衡州刺史,世称吕衡州。其善诗文,文体赡逸,多言当世之务。擅长铭赞,又善政论。亦能诗,间有反映现实、关心民生之作。代表作品有《成皋铭》《三受降城碑铭》《凌烟阁勋臣颂》《张荆州画赞》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道州北池放鹅》首联“我非好鹅癖,尔乏鸣雁姿”,诗人开篇表明自己并非像王羲之那样有好鹅之癖,同时点出鹅的姿态不如鸣雁优美,为下文放鹅的行为做铺垫。颔联“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运用对比,将鹅可能面临被煮的命运与在清池中悠然游动的情景相对比,表达出诗人对鹅的怜悯之情。颈联“见生不忍食,深情固在斯”直接抒情,强调诗人因不忍杀生而放鹅,体现出其善良与对生命的尊重。尾联“能自远飞去,无念稻粱为”,以期望鹅能远走高飞、不要贪恋稻粱收束全诗,蕴含着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应摆脱束缚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吕温《风咏》

下一篇:唐·吕温《风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