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jiù
shān

朝代:唐作者:子兰浏览量:1
xián
yán
shàng
guó
fán
huá
wèi
chéng
shí
diǎn
diǎn
cán
yíng
qiān
shēng
wàn
shēng
qiū
bái
yún
jiāng
shàng
xiāng
yuè
xià
fēng
qián
yín
chù
chí
chí
wèi
zhǎn
píng
shēng
suǒ
zhù

译文

大家都说京都繁华,怎料到在帝城却是漂泊的羁旅之人。这儿几点那儿几点的残弱萤火虫,传来千声万声的秋雨声。故乡在白云缭绕的江上,回忆起在月下风前吟诗的地方。想要离去却又迟疑不决,还没有实现平生所期望的抱负。

逐句剖析

"咸言上国繁华":大家都说京都繁华,

# 上国:一作天上。大国,强国,此处指大唐帝国,其实时至九世纪末子兰之时,李唐王朝已衰败至极,即将覆亡,上国是恭维之词。,咸:都。

"岂谓帝城羁旅":怎料到在帝城却是漂泊的羁旅之人。

# 羁旅:寄居作客。,帝城:首都,都城,此处指长安(陕西省西安市)。

"十点五点残萤":这儿几点那儿几点的残弱萤火虫,

"千声万声秋雨":传来千声万声的秋雨声。

"白云江上故乡":故乡在白云缭绕的江上,

"月下风前吟处":回忆起在月下风前吟诗的地方。

"欲去不去迟迟":想要离去却又迟疑不决,

"未展平生所伫":还没有实现平生所期望的抱负。

# 伫:通贮,积储。指平生所蓄之雄图大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日思旧山》是唐代子兰创作的一首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的羁旅生活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的前两联通过描写京城的繁华与自身的羁旅之苦,以及秋夜的残萤和秋雨,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后两联则转向对故乡的回忆和对自身抱负未展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惆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诗僧

子兰(?~?),唐代诗僧。昭宗时曾以文章为内供奉,多有伤悼长安残破、感怀民生凋敝之作,当作于黄巢攻陷长安之后。著有《释子兰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其诗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六言律诗,属于秋天题材的羁旅思乡诗。整首诗围绕诗人在秋日的羁旅生活展开,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到故乡却难以成行的无奈,以及平生抱负未能施展的惆怅。

2. 写作手法

对比:“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将人们口中上国(帝城)的繁华与自己在帝城的羁旅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在繁华都市中的孤独与落寞,强化了羁旅之愁。借景抒情:“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借“白云江上”这一富有诗意的故乡之景,以及“月下风前”吟诗的回忆,抒发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以行动描写抒情,表达因壮志未酬而在去留之间犹豫不决的无奈与惆怅。

3. 分段赏析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首联通过对比,人们都说京城繁华,然而诗人却身处其中,却感受不到繁华带来的喜悦,反而有一种羁旅他乡的孤独和凄凉。“咸言”与“岂谓”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失落和无奈。“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颔联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十点五点的残萤在黑暗中闪烁,千声万声的秋雨打在地面或树叶上,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同时,通过数量词“十点五点”“千声万声”的对比,更加强化了这种氛围。“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颈联转向对故乡的回忆,白云笼罩下的江上故乡,那是诗人曾经在月下风前吟诗的地方。通过对故乡美好场景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尾联直抒胸臆,诗人想要回到故乡,却因为种种原因难以成行,只能长久地停留在此。“欲去不去”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犹豫,“未展平生所伫”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平生抱负未能施展的惆怅和遗憾。

4. 作品点评

全诗韵律流转自然,情感倾泻赤诚纯粹,字里行间蕴藏着幽微深远的哲思。诗人内心渴望归隐田园、遁入宁静之境,然而尘世纷扰如无形的密网,功名利禄、人情世故交织缠绕,将其牢牢束缚,即便心驰神往于隐逸之趣,却始终难以斩断俗务羁绊,无奈与挣扎之情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子兰《登楼》

下一篇:唐·子兰《饮马长城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