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lóu

朝代:唐作者:子兰浏览量:1
biān
hóng
鸿
shēng
qiū
píng
rào
shān
liú
rén
qiān
tóng
míng
yuè
jìn
yán
kōng
lóu

译文

边城鸿雁声起,秋意遍染四方,宽阔的江水平素里绕山奔流。故人远隔千里,唯共一轮明月,整夜无言独倚高楼,空余寂寥。

逐句剖析

"边邑鸿声一例秋":边城鸿雁声起,秋意遍染四方,

"大波平日绕山流":宽阔的江水平素里绕山奔流。

"故人千里同明月":故人远隔千里,唯共一轮明月,

"尽夕无言空倚楼":整夜无言独倚高楼,空余寂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楼》是唐末宋初诗人子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先以“边邑鸿声”“大波绕山”的秋景起笔,边地城镇里雁群鸣叫,一片秋意;平静的水波环绕山间流淌,勾勒出开阔而静谧的画面。后两句转向抒情,由眼前秋景引出对千里之外故人的思念,虽共望同一轮明月,却只能整夜无语、独自倚楼。全诗借秋景烘托愁绪,语言平实自然,通过“鸿声”“大波”“明月”等意象传递出深沉的怀人之情,情感真挚,体现了绝句“小中见大”的艺术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诗僧

子兰(?~?),唐代诗僧。昭宗时曾以文章为内供奉,多有伤悼长安残破、感怀民生凋敝之作,当作于黄巢攻陷长安之后。著有《释子兰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其诗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边邑鸿声一例秋”写边地城邑的秋意。“边邑”点明地点偏远,“鸿声”即秋雁的鸣叫声,“一例秋”强调所有雁声都浸在秋的氛围里,秋雁南归的习性本就自带萧瑟,加上“边邑”的荒凉,更添几分清冷。这句以声衬静,用秋雁的鸣叫勾勒出边地的秋景轮廓。次句“大波平日绕山流”转向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大波”指湍急的水流,“平日”说明这样的景象是常态,“绕山流”则以水流环绕山峦的画面,与前句的“边邑”形成空间上的呼应:一边是寂静的城邑,一边是流动的河水,动静结合中,秋日的苍茫感愈发浓厚。第三句“故人千里同明月”由景及情,转向对友人的思念。“千里”极言距离之远,却用“同明月”将分隔两地的两人联系起来,明月是古人常用的寄情意象,此处既指彼此共望同一轮明月,也暗含“天涯共此时”的默契,将思念具象为可感知的月光。尾句“尽夕无言空倚楼”收束全诗,描写人物的动作与心境。“尽夕”强调时间漫长,“无言”写出千言万语无从诉说的沉默,“空倚楼”中“空”字尤为沉重:倚靠楼栏本为排遣愁绪,却因无人共语更显孤独。整夜的无声伫立,将前句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子兰《赠行脚僧》

下一篇:唐·子兰《秋日思旧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