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chūn
jiāng
qíng
yǒu
rén

朝代:唐作者:韩琮浏览量:2
wǎn
xiá
qíng
shān
yuǎn
huà
méi
chūn
qīng
pàn
cǎo
shì
wàng
xiāng
shí

译文

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逐句剖析

"晚日低霞绮":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

# 绮:本义是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漂亮、华丽、精美。

"晴山远画眉":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

# 画眉:以黛饰眉。

"春青河畔草":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

# 畔:边、侧。,春青:一作青青。

"不是望乡时":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晚春江晴寄友人》是唐代诗人韩琮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以写景为核心,将怀乡思友之情隐匿于景物之中,通过对自然物象的巧妙驱遣,传递出深沉的情感。全诗四句兼具景与情:前三句以浓重笔墨描绘明丽畅然的景致,景中蕴含的情思悠然淡远;末句则转而直抒胸臆,而情中所寄之景更添浓郁色彩,最终达到情景交融、浑然和谐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韩琮(?~?),唐代诗人。字成封,一作代封。长庆四年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十二年任湖南观察使,军乱被逐。咸通中,官至右散骑常侍。韩琮工诗,七律多咏物之作。其诗多清新之制,婉转有思致。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评曰:“韩成封咏物,七字着色巧衬,是当行手。”主要作品有《杨柳枝》《杨柳枝词》《暮春浐水送别》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宦游异乡之际,具体创作年份已不可考。晚春时节的傍晚,诗人于江边触景生情,思念家乡与友人,遂作此诗寄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通过对晚春江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以及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

2. 写作手法

远近结合:首句从天空“晚日绮霞”落笔,次句转向远方“远山眉黛”,第三句聚焦江岸“芳草凝青”,由高到远再到近的视角切换,如镜头推拉般展现场景的空间纵深感,使画面兼具开阔与细腻。仰视之景(晚日绮霞)绚烂而短暂,暗含时光流逝的怅惘;俯察之景(芳草萋萋)生机盎然,却反衬游子漂泊的孤寂,视角转换中隐含情感的起伏。以景结情:前三句纯然写景,落日、绮霞、远山、芳草构成明丽春江图,却在末句以“望”字点染,让景物成为情感载体——明丽之景愈盛,愈衬怀乡思友之情的沉婉,恰似“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3. 分段赏析

首句以仰视视角绘景,着一“低”字尽显炼字之功。暮春晴江之上,晚日沉坠,似与青山相拥,而落霞被落日金光从下方映照,色彩绚烂如织锦。“日低”与“霞低”的动态关联,既符合生活观察,又以晚日、绮霞的相互映衬,构成光影交融的绮丽画面。次句转至遥望视角,“远”字传神勾勒青山轮廓。一抹青峦如美人眉黛淡描天际,此景唯“远观”可得——近看则失却其朦胧淡远之韵。以“眉黛”喻山,既添诗意,又借空间距离强化画面的层次感。俯察江岸时,“青”字堪称神来之笔。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异曲同工,韩琮以“青”字活化春景:春风拂过,河畔芳草如青毡铺展,嫩翠欲滴。此字不仅传递色彩,更赋予春草蓬勃生机,使静态画面顿显流动之感。全诗以“望”字收束,兼具双重意涵:前三句之景皆由“望”摄取,而“望景”又自然引发“望乡”之思。诗题“寄友人”的深意,正藏于“不是望乡时”的反语中——如同辛弃疾“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含蓄,诗人不直言怀乡,反以“非望乡”强化思念之切。这种欲扬先抑的笔法,使情与景在“不直言”中达成更深层的交融,愁绪亦在“晚春江晴”的明丽背景下愈显沉婉。

4. 作品点评

全诗共四句,情景交融。前三句以浓重笔墨描绘明丽景致,景中蕴含轻松悠然的情愫;末句转而抒发惆怅之情,情中所寄之景亦显迷惘朦胧。韩琮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自然导入“望乡”主题,使情与景达到和谐统一。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可见落日绮霞,遥望能睹远山如黛,俯察可及萋萋春草。这些景物高低错落、远近交织,诗人的怀乡思友之情便从这有序的景致中自然生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怀乡、思友之情。在暮春三月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情从中生发。首句炼在“低”字,写出晚日沉沉含山欲坠,落霞经晚日金光从下映射色彩斑斓,晚日与绮霞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次句“远”字传神,青山一抹宛如美人画眉翠黛,此美景全从“远”字得来。第三句“青”字最见匠心,“春”下着“青”字别有韵味,使全句飞动,春风吹“青”芳草,盎然春意靠“青”字带来信息。全诗着力点落在末句“望”字,其承前启后,前三句景在诗人一望中摄取,由望景联想到望乡、怀旧,故诗题标“晚春江晴”并缀“寄友人”。诗人不说“正是望乡时”偏说“不是望乡时”,以反意出之,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全诗四句有景有情,前三句重笔状景,景明丽、情轻松,末句收笔言情,情惆怅、景迷惘。诗中晚日、远山、春草均与乡情相关,情与景协调一致。明代谢榛“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之言可于此诗中得默契。

现代马君骅《唐诗鉴赏辞典》

#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斯言可于这首小诗中得到默契。

明谢榛《四溟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下一篇:唐·杜甫《画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