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犹不忧生计":少年时尚不知为生计而忧虑,
# 犹:还,尚且。
"老后谁能惜酒钱":到老来谁还痛惜这几个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你我争拿十千钱买一斗好酒,
# 十千:十千钱,言酒价之高以示尽情豪饮。
"相看七十欠三年":醉眼相看都已七十只差三年。
# 七十欠三年: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六十七岁。
"闲征雅令穷经史":闲来征求酒令穷搜经书史籍,
# 经史:满腹的经论才学。,穷:寻根究源。,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的一种饮酒游戏。,征:征引,指行酒令的动作。
"醉听清吟胜管弦":酒醉聆听吟咏胜过领略管弦。
# 清吟:清雅的吟唱诗句。
"更待菊黄家酝熟":待到菊花黄时自家的酒酿熟,
# 家酝熟:家酿:家中自己酿的酒。酝熟:一作“酿熟”。,菊黄:指菊花盛开的时候,通常指重阳节。
"共君一醉一陶然":我再与你一醉方休共乐陶然。
# 陶然:形容闲适欢乐的样子。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人白居易通过晚年与挚友刘禹锡共饮闲谈的场景,以今昔对比、虚实相生的手法,抒发了对人生暮年的悲慨、政治失意的郁结及超脱苦闷的豁达,并在相约菊酒的重阳之约中深化了知己相惜的隽永情谊。
2. 写作手法
对比:首联中,“少时犹不忧生计”与“老后谁能惜酒钱”形成时间维度的强烈对比,“不忧生计”与“惜酒钱”则构成态度转变的对照。少年时生计无忧却无共饮之友,老来拮据却愿倾囊对酌,通过反差凸显年华老去后对友情的珍视与及时行乐的超然,赋予诗歌深刻的生命哲思。虚实结合:颔联“共把十千沽一斗”以虚写夸张的酒价,与“相看七十欠三年”实写具体年龄相映衬。前者以豪掷千金之虚笔渲染痛饮快意,后者以精确年岁之实笔点明人生迟暮,虚实交错间强化了豁达背后的岁月紧迫感;尾联更以“菊黄家酝”之未来景致,将眼前醉意延伸至秋日重逢的期待,时空虚实交融,拓展了诗境的情感纵深。
3. 分段赏析
首联与颔联,表面上是描绘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喜悦,沽酒时的豪迈不羁,以及闲适时分的欢笑,但字里行间却深藏着无尽的悲凉与沉痛。从青春年少到年华老去,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暗含着诗人对命运的感慨。“不忧生计”与“不惜酒钱”,既是对“沽酒”主题的直接呼应,又暗含了诗人未竟的政治理想与对人生际遇的深刻体悟。“少时”二字勾勒出诗人的青涩与无畏,“老后”则让人联想到他历经世事、饱尝政治风雨后的疲惫与苍老。诗人回首往昔,不禁生出“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喟叹。“共把”一联承上启下,悲喜交织,情感描绘细腻入微。“十千沽一斗”的夸张表述,展现了两位老友慷慨解囊、共品佳酿的热烈场景,也暗示了他们相似的命运波折与相互慰藉的需要。“相看”二字,更是生动描绘了两位年近古稀、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面端详时的深情与感慨。在他们彼此凝视的目光中,既有对友人衰老容颜的怜惜,也有对自己境遇的深深共鸣,这无言的交流中蕴含着多少仕途坎坷、人生沧桑的复杂情感。颈联则详细刻画了“闲饮”的场景与过程,将主题进一步深化。这里的“闲”并非真正的闲适无忧,而是通过知识的游戏来排解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尽管他们拥有高洁的情怀、济世的理想与渊博的学识,却只能借酒令消磨时光,这无疑是仁人志士的悲剧。而所谓的“醉”,也并非真正沉醉于美酒,而是沉醉于知己间的“清吟”。美酒虽能醉身,却难以醉心;丝竹之音虽悦耳,却不及知己间的吟咏能触动心灵,引发共鸣。这两句诗,将“闲饮”与内心的苦闷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诗人将眼前的欢聚延伸至未来,将友情与诗意推向新的高度。一个“更”字,如同开启了新的篇章,使时间得以延伸,主题得以深化。此次“闲饮”似乎意犹未尽,于是二人相约重阳佳节再聚,届时家酿的菊花酒将更加醇厚,也更能消解心中的愁绪。“共君一醉一陶然”,既展现了挚友间深厚的情谊,又透露出难以言喻的哀伤与愁苦。只有在醉意朦胧中,他们才能暂时忘却烦恼,获得片刻的解脱与释然,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深沉的痛苦体现。
4. 作品点评
诗题“闲饮”,看似描绘了一幅解囊沽酒、豪饮畅快的旷达闲适图景,实则深藏着诗人闲而不宁、醉而难释的复杂心境。它蕴含着诗人对人生苦涩、世事维艰的深切体悟,同时也展现了两位命运相仿的诗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此诗情感深沉,意蕴丰富,以清新淡雅之语传达深情厚谊,将内心的苦楚与烦忧借闲适之态委婉道出,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抒情力度。全诗言简而意赅,语淡却情深,虽通篇采用赋体手法,却毫无生硬呆板之感,展现出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 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其变不一。乐天所谓“闲征雅令穷经史”,韩退之“令征前事为”者,今犹有其遗习也。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
# 诗境自然,不假雕镂,而写来总异凡俗。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起得突兀老气,挥斥奇警,可比杜公矣。妙在第四句,自外来招之入伴,而融洽成一片,故妙。后半平衍而已,却本色。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上一篇: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下一篇:唐·韩琮《晚春江晴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