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èng
jiǔ
xián
yǐn
qiě
yuē
hò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shào
shí
yóu
yōu
shēng
lǎo
hòu
shuí
néng
jiǔ
qián
gòng
shí
qiān
dǒu
xiāng
kàn
shí
qiàn
sān
nián
xián
zhēng
lìng
qióng
jīng
shǐ
zuì
tīng
qīng
yín
shèng
guǎn
xián
gèng
dài
huáng
jiā
yùn
shú
gòng
jūn
zuì
táo
rán

译文

少年时尚不知为生计而忧虑,到老来谁还痛惜这几个酒钱?你我争拿十千钱买一斗好酒,醉眼相看都已七十只差三年。闲来征求酒令穷搜经书史籍,酒醉聆听吟咏胜过领略管弦。待到菊花黄时自家的酒酿熟,我再与你一醉方休共乐陶然。

逐句剖析

"少时犹不忧生计":少年时尚不知为生计而忧虑,

# 犹:还,尚且。

"老后谁能惜酒钱":到老来谁还痛惜这几个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你我争拿十千钱买一斗好酒,

# 十千:十千钱,言酒价之高以示尽情豪饮。

"相看七十欠三年":醉眼相看都已七十只差三年。

# 七十欠三年: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六十七岁。

"闲征雅令穷经史":闲来征求酒令穷搜经书史籍,

# 经史:满腹的经论才学。,穷:寻根究源。,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的一种饮酒游戏。,征:征引,指行酒令的动作。

"醉听清吟胜管弦":酒醉聆听吟咏胜过领略管弦。

# 清吟:清雅的吟唱诗句。

"更待菊黄家酝熟":待到菊花黄时自家的酒酿熟,

# 家酝熟:家酿:家中自己酿的酒。酝熟:一作“酿熟”。,菊黄:指菊花盛开的时候,通常指重阳节。

"共君一醉一陶然":我再与你一醉方休共乐陶然。

# 陶然:形容闲适欢乐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作为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四联章法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开篇以“少时”“老后”的时光对举,勾勒出人生际遇的沧桑图卷;中间两联看似铺陈宴饮之乐,“管弦佐酒”“诗句伴觞”的雅趣背后,实则隐含着“同被贬谪”的仕途失意之痛。至尾联笔锋流转,将当下欢聚延展为“重阳菊酒”的未来期许,在时空交错中既升华了知己情谊,又于“秋菊寒潭”的意象里透出挥之不去的生命孤寂。全诗以简白语言承载深沉情思,展现了诗人晚年圆融淡泊的创作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的洛阳,白居易与刘禹锡这对诗坛挚友以“太子少傅”与“太子宾客”的虚衔闲居东都,虽身处庙堂边缘,却因共同的宦海浮沉与暮年心境缔结了更为深切的相知。彼时两人皆已年近古稀,鬓发斑白间交织着半生贬谪的沧桑与政坛冷遇的苦涩。他们常执杯对坐,以酒为媒,将半生郁结倾注于诗行——白居易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便诞生于这样的痛饮长谈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人白居易通过晚年与挚友刘禹锡共饮闲谈的场景,以今昔对比、虚实相生的手法,抒发了对人生暮年的悲慨、政治失意的郁结及超脱苦闷的豁达,并在相约菊酒的重阳之约中深化了知己相惜的隽永情谊。

2. 写作手法

对比:首联中,“少时犹不忧生计”与“老后谁能惜酒钱”形成时间维度的强烈对比,“不忧生计”与“惜酒钱”则构成态度转变的对照。少年时生计无忧却无共饮之友,老来拮据却愿倾囊对酌,通过反差凸显年华老去后对友情的珍视与及时行乐的超然,赋予诗歌深刻的生命哲思。虚实结合:颔联“共把十千沽一斗”以虚写夸张的酒价,与“相看七十欠三年”实写具体年龄相映衬。前者以豪掷千金之虚笔渲染痛饮快意,后者以精确年岁之实笔点明人生迟暮,虚实交错间强化了豁达背后的岁月紧迫感;尾联更以“菊黄家酝”之未来景致,将眼前醉意延伸至秋日重逢的期待,时空虚实交融,拓展了诗境的情感纵深。

3. 分段赏析

首联与颔联,表面上是描绘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喜悦,沽酒时的豪迈不羁,以及闲适时分的欢笑,但字里行间却深藏着无尽的悲凉与沉痛。从青春年少到年华老去,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暗含着诗人对命运的感慨。“不忧生计”与“不惜酒钱”,既是对“沽酒”主题的直接呼应,又暗含了诗人未竟的政治理想与对人生际遇的深刻体悟。“少时”二字勾勒出诗人的青涩与无畏,“老后”则让人联想到他历经世事、饱尝政治风雨后的疲惫与苍老。诗人回首往昔,不禁生出“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喟叹。“共把”一联承上启下,悲喜交织,情感描绘细腻入微。“十千沽一斗”的夸张表述,展现了两位老友慷慨解囊、共品佳酿的热烈场景,也暗示了他们相似的命运波折与相互慰藉的需要。“相看”二字,更是生动描绘了两位年近古稀、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面端详时的深情与感慨。在他们彼此凝视的目光中,既有对友人衰老容颜的怜惜,也有对自己境遇的深深共鸣,这无言的交流中蕴含着多少仕途坎坷、人生沧桑的复杂情感。颈联则详细刻画了“闲饮”的场景与过程,将主题进一步深化。这里的“闲”并非真正的闲适无忧,而是通过知识的游戏来排解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尽管他们拥有高洁的情怀、济世的理想与渊博的学识,却只能借酒令消磨时光,这无疑是仁人志士的悲剧。而所谓的“醉”,也并非真正沉醉于美酒,而是沉醉于知己间的“清吟”。美酒虽能醉身,却难以醉心;丝竹之音虽悦耳,却不及知己间的吟咏能触动心灵,引发共鸣。这两句诗,将“闲饮”与内心的苦闷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诗人将眼前的欢聚延伸至未来,将友情与诗意推向新的高度。一个“更”字,如同开启了新的篇章,使时间得以延伸,主题得以深化。此次“闲饮”似乎意犹未尽,于是二人相约重阳佳节再聚,届时家酿的菊花酒将更加醇厚,也更能消解心中的愁绪。“共君一醉一陶然”,既展现了挚友间深厚的情谊,又透露出难以言喻的哀伤与愁苦。只有在醉意朦胧中,他们才能暂时忘却烦恼,获得片刻的解脱与释然,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深沉的痛苦体现。

4. 作品点评

诗题“闲饮”,看似描绘了一幅解囊沽酒、豪饮畅快的旷达闲适图景,实则深藏着诗人闲而不宁、醉而难释的复杂心境。它蕴含着诗人对人生苦涩、世事维艰的深切体悟,同时也展现了两位命运相仿的诗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此诗情感深沉,意蕴丰富,以清新淡雅之语传达深情厚谊,将内心的苦楚与烦忧借闲适之态委婉道出,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抒情力度。全诗言简而意赅,语淡却情深,虽通篇采用赋体手法,却毫无生硬呆板之感,展现出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其变不一。乐天所谓“闲征雅令穷经史”,韩退之“令征前事为”者,今犹有其遗习也。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

# 诗境自然,不假雕镂,而写来总异凡俗。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起得突兀老气,挥斥奇警,可比杜公矣。妙在第四句,自外来招之入伴,而融洽成一片,故妙。后半平衍而已,却本色。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下一篇:唐·韩琮《晚春江晴寄友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