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fēng
gōng

朝代:唐作者:欧阳衮浏览量:1
gòng
lái
jiāng
hǎi
shàng
qīng
lùn
xiāo
tóng
chán
hún
jiù
xīn
hào
kōng
jīng
chūn
huā
luò
shù
wén
fàn
jiàn
yáo
fēng
èr
xīn
hái
yīng
mèng
mèi
tōng

译文

我们一同来到这江海之畔,清雅的谈论持续了整整一夜。禅榻还和从前一样,只是心中的期许已如浩渺烟云般消散一空。惊觉春天已至,只见落花纷纷从树上飘落,听闻着梵音,仿佛山涧也在风中摇曳。欣喜地向人请教佛法的真谛,想来还应能在梦寐之中与友人相通。

逐句剖析

"共来江海上":我们一同来到这江海之畔,

"清论一宵同":清雅的谈论持续了整整一夜。

"禅榻浑依旧":禅榻还和从前一样,

"心期浩已空":只是心中的期许已如浩渺烟云般消散一空。

"惊春花落树":惊觉春天已至,只见落花纷纷从树上飘落,

"闻梵涧摇风":听闻着梵音,仿佛山涧也在风中摇曳。

"二谛欣咨启":欣喜地向人请教佛法的真谛,

"还应梦寐通":想来还应能在梦寐之中与友人相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月峰寺忆理公》是唐末欧阳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在月峰寺对友人理公的回忆展开。首联叙述了与友人一同来到江海之畔彻夜清谈的经历,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通过禅榻依旧但心期已空的对比,表达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颈联描绘了春天月峰寺中落花纷飞、听到梵音在风中传播,仿佛山涧也因之摇动,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二谛的欣然请教以及对与友人在梦寐中相通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佛理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思念。全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佛理的感悟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时期文学家

欧阳衮(?~?),晚唐文学家。字希甫,祖籍福州闽县(今福建)。曾赴京都长安应举,宝历元年进士及第,官终侍御史。他与项斯以诗相知,两人齐名诗坛。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其散文风格平易,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除文学外,其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全唐诗》存其诗九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共来江海上,清论一宵同。”首联点明与友人理公的过往经历。“共来江海上”,描绘了两人一同来到江海之畔的场景,给人一种开阔、自由的感觉。“清论一宵同”,强调了两人彻夜清谈的情景,表现出彼此之间的志同道合和深厚情谊,为全诗奠定了怀人的情感基调。“禅榻浑依旧,心期浩已空。”颔联通过对比手法,抒发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禅榻浑依旧”,写禅榻还和从前一样,暗示着月峰寺的环境没有改变。“心期浩已空”,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期许已经如浩渺烟云般消散一空,体现出时光的无情和内心的失落。“惊春花落树,闻梵涧摇风。”颈联描绘了月峰寺中的景象。“惊春花落树”,写诗人惊觉春天已至,只见落花纷纷从树上飘落,营造出一种惋惜、惆怅的氛围。“闻梵涧摇风”,写耳边传来诵经声,仿佛山涧也为之摇动,给人一种空灵、静谧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佛法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二谛欣咨启,还应梦寐通。”尾联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二谛的欣然请教以及对与友人在梦寐中相通的期盼。“二谛欣咨启”,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还应梦寐通”,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梦寐之中与友人理公相通,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项斯《献令狐相公时相公郊坛行事回》

下一篇:唐·欧阳衮《南涧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