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裙带解":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
# 裙带解:古人认为裙带自解是夫妇之兆。
"今朝蟢子飞":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
# 蟢子飞:据刘勰《新论》:“野人见蟢子飞,以为有喜乐之瑞。”蟢子:小蜘蛛脚长者,俗称蟢子。,今朝:今早上。
"铅华不可弃":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
# 铅华:指脂粉。
"莫是藁砧归":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 藁砧:即稿砧板,丈夫的隐语。,莫是:莫不是。
中唐时期文学家
权德舆(759~818),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名士权皋之子。以文章进身,由谏官累迁至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于山南东道节度使任。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权德舆为贞元、元和两朝文坛盟主,也是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作家。其创作以文章著名,为文“尚气尚理”,主张“体物导志”“有补于时”,不满于“词或侈靡,理或底伏”之衰薄文风。其文弘博雅正,温润周详。其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赡缛浑厚,颇多佳作。严羽《沧浪诗话》谓其诗“有绝似盛唐者”。代表作品有《两汉辨亡论》《玉台体》《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闺情的诗。通过捕捉裙带自解、蟢子翻飞两个生活细节描绘了女子对征夫归期的微妙心理。
2. 分段赏析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写了两件喜事接连发生。头天晚上姑娘发现衣带自己松开了,第二天一早又看到墙上爬着只长脚蜘蛛。按照老说法,衣带散开是丈夫要回家的吉兆,见到蜘蛛也叫“喜蛛”,都是好兆头。姑娘把这些看作丈夫归来的预兆,整天都沉浸在期待中。古书里说过,乡下人看见这种蜘蛛就会觉得要交好运。作者不直接写心情,而是通过这两个生活细节,把女子又急又盼又高兴的矛盾心情写得活灵活现,读起来特别有画面感。“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描写女子看到喜鹊后的反应。她想起要梳妆打扮,说:“不能不搽脂粉,该不会是丈夫要回家了吧?”这里说的“藁砧”是指丈夫。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古时候惩罚犯人时,会用铁器斩击草垫,因为“鈇”(铁器)和“夫”发音相同,所以用“藁砧”作为丈夫的代称。这位女子看到喜鹊后激动起来的样子,在诗中被描写得很真实。但诗里没有说明她的丈夫到底回来没有,喜鹊报喜的话是不是应验了。这位女子最后是高兴还是失望?这些问题诗中都没有回答。作者只是集中描写了女子听到喜鹊叫声后那一瞬间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她的思念之情,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故事的结局。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用简单的语言,但把情感表达得很细腻。像“裙带解”、“蟢子飞”这些平常人不太注意的小事,却让女主人公内心泛起波澜。诗里没有直接说丈夫出门后这位女子的处境和心情,但从她“铅华不可弃”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一个“难道没有头油,为谁打扮呢”(《诗经·伯兮》)的思念丈夫的妇人形象。整首诗专注于描写心理活动,用词很符合主人公的身份和状态,模仿了旧体诗的形式却又有自己的创新。
# 极似儿女家常卜兆之语。末句本即接前二句,但此诗二十字宜一气急道,方像惊喜自疑之意。插“铅华”句在中,自是口角。
清黄生《唐诗摘钞》
# 风思极佳,意外意。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如听小窗喁喁。
清黄周星《唐诗快》
# 此写闺中望远之思。观第三句,当其未占吉兆,当有“岂无膏沐,谁适为客”之感,忽喜罗裙夜解,蟢子朝飞,倘谚语之有征,必佳期可待,遂尔亲研螺黛,预贮兰膏,一时愁喜并上眉头,有盘龙玉镜留待郎归之望。作者曲体闺情,《金荃》之隽咏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此写思妇念归人之情,前首(按指“泪尽珊瑚枕”)言人去后之思,后首(按指本诗)写望归之切。“裙带解”、“嬉子飞”,皆俗传有喜事之兆也。不弃铅华者,妆饰以待其归也。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入情语,却新隽。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唐五言绝)开元以后,句格方超。如……权德舆《玉台体》、王建《新嫁娘》、王涯《赠远曲》、施肩吾《幼女词》,皆酷得六朝意象。高者可攀晋宋,平者不失齐梁。唐人五言绝佳者,大半此矣。
明胡应麟《诗薮》
# 胡元瑞举唐五言绝句凡十六首,云佳者大半在此。余观权德舆《玉台体》二首。语意佻浅。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