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上初日":天气晴朗,一轮初升的太阳挂在天空之上,
# 天晴:一作“太清”,天空。
"春水送孤舟":春天的江水悠悠流淌,仿佛在推送着我这叶孤独的小舟前行。
"山远疑无树":远处的山峦因为距离遥远,看上去好像没有树木一样,
"潮平似不流":江潮十分平静,水面看起来好像没有流动。
"岸花开且落":江岸边的花朵正在开放,又纷纷飘落,
"江鸟没还浮":江面上的鸟儿一会儿潜入水中,一会儿又浮出水面。
# 没还浮:时而钻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
"羁望伤千里":我羁旅在外,极目远望,想到千里之外的故乡,心中满是伤感,
# 羁:停留。
"长歌遣四愁":只好放声高歌,来排遣心中这深深的忧愁。
# 四:一作“客”。
初唐诗人
韦承庆(640~706),唐代诗人。字延休,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弱冠举进士,初任雍王府参军,后历任太子司议郎等职。长安年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神龙革命,依附于幸臣张易之,坐罪流放岭表。其为人公正,善写文章,参与修撰《则天实录》。其诗作涵盖了思乡怀人、宫廷应制、羁旅情思等多种题材,抒发了个人的真实情感。主要作品有《南中咏雁》《南行别弟》《寒食应制》《江楼》《凌朝浮江旅思》等。著有《韦承庆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开篇破题,点明时间是清晨,天空晴朗,旭日初升,季节为春季,悠悠春水载着孤舟前行。“上”“送”二字,将太阳升起、春水载舟的动态画面生动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广阔的氛围,同时“孤舟”也奠定了全诗孤独、漂泊的情感基调。颔联“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诗人抓住清晨景物蒙蒙的特点,写远处的青山看上去似乎没有树木,江潮平静得好像不流动。“疑”“似”二字用得极为精妙,既准确地描绘出视觉上的错觉,又增添了画面的朦胧美感,进一步强化了静谧、空寂的氛围。颈联“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此联由静景转为动景,两岸的春花开了又落,江中的水鸟时而潜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花开花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江鸟的沉浮,展现出生命的自在闲适,与诗人的孤独漂泊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尾联“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直抒胸臆,诗人在羁旅途中,远望千里之外,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感伤,只能通过放声高歌来排解内心的忧愁。“羁望”点明了诗人漂泊的处境,“伤千里”则强调了思念之深、感伤之重,“长歌遣四愁”则将诗人的愁绪推向了高潮,同时也给人以余韵悠长之感。
# 老杜有“江平不肯流”本此,然此自胜(“潮平”句下)。
明顾璘《唐诗广选》
# 去华存质,朗秀虚明。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三、四眼前真景,可悟画理。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山远”二句,眼前景无人道得,真名句也。“岸花”一联,妙在“且”字、“还”字,是孤舟闲望情致。末句跟第二句来,“春水送孤舟”,已有“愁”字在。
清徐增《唐诗笺注》
# “山远”二句,画工,化工。
清陈式芬《网师园唐诗笺》
上一篇:唐·李群玉《我思何所在》
下一篇:唐·马戴《怀故山寄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