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nán
shì

朝代:唐作者:戴叔伦浏览量:2
huā
kāi
fēng
shuāi
chū
mén
chù
wàng
jīng
shī
yuán
xiāng
dōng
liú
wèi
chóu
rén
zhù
shǎo
shí

译文

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出得门来遥望远方,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为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

逐句剖析

"卢橘花开枫叶衰":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

# 卢橘:即金橘,夏日开花,白色。卢,黑色也。李时珍《本草纲目》:“此橘生时青卢色,黄熟时则如金,故有金橘、卢橘之名。卢,黑色也。”

"出门何处望京师":出得门来遥望远方,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

# 何处望京师:指长安看不到在哪里。京师,此指长安。

"沅湘日夜东流去":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

# 流:一作归。,日夜:有版本作“尽日”。,沅湘:沅水和湘水,都在今湖南省境内,流入洞庭湖。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

"不为愁人住少时":为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

# 少时:片刻。,住:停,止,歇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湘南即事》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篇以卢橘与枫叶入笔,借二物更迭暗喻夏秋交替之节令,悄然勾起诗人心底的愁绪;次句直抒胸臆,道出对皇城的深切眷恋,其情之切、意之婉,尽显廊庙之思的深沉;后两句临水感怀,借流水悠悠抒发对时光匆匆、年华老去的喟叹,更透出诗人空有抱负却壮志难酬的焦灼与无奈。全诗情感回环往复,言辞恳切,意蕴悠长,读来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宗大历初年(766-779年),刘晏执掌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一职时,曾举荐戴叔伦主持湖南地区的转运事务。至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戴叔伦再度踏入湖南,于观察使曹王李皋麾下任职,寓居潭州(即今湖南长沙),如此这般,在湖南辗转度过了多个春秋。彼时,他已年近五旬,步入知天命之年,却仍身居幕僚之位,仕途上未见显著成就。面对时光匆匆、节序更迭、风光不再,戴叔伦心中感慨万千,遂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以抒胸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即事抒怀诗。全诗情感回环往复,如潺潺流水般曲折蜿蜒,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真挚而深沉的情感。其意蕴悠长,饱含着诗人对归途的深切渴望与无奈惆怅,那份欲归而不得的哀愁。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卢橘花开枫叶衰”诗人通过描绘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景象,点明时令为深秋。这种自然景物的变化不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更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卢橘的盛开与枫叶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凋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哀愁直抒胸臆:“出门何处望京师”,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对京城的思念与无法回归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首两句“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诗人巧妙地以卢橘的绽放与枫叶的凋零,勾勒出季节由夏入秋的鲜明更迭。这花开花落、季节轮转之景,不经意间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紧接着,次句“出门何处望京师”直抒胸臆,道出了诗人长久以来的挂念。“何处”二字,将诗人极目远眺、寻觅长安的身影刻画得入木三分,那份对帝阙的深切眷恋与廊庙之思,在字里行间婉转流淌,情意绵绵。须知,京师长安本是诗人一心向往、求取仕途之地,其所在方位,诗人自然心中有数。然而,此处却偏偏以问句出之,这其中的感慨与无奈,又深了一层。正是因欲归而不得,前路迷茫,方觉步履维艰,心绪难平。后两句“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江水滔滔,自古便是向东奔流不息;沅湘之水,亦遵循这自然之法则,昼夜不舍地流淌。昔日孔子曾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来描绘河流的永恒与无情,而诗人在此,却满怀幽怨地责怪这江水“不为愁人住少时”。江水自顾自地东流,全然不顾诗人那渴望归家的愁肠百结,这无理的埋怨,实则饱含着诗人深深的无奈与哀愁。然而,这江水不仅东流,更是“日夜”不息,连片刻的停留都不肯施舍,这般的决绝,更让诗人感到心寒。即便沅湘之水能够停滞,又怎能承载诗人西归的期盼与梦想?诗歌虽曲折婉转,但那份深沉的怨怀与愁绪,却如江水般汹涌澎湃,难以掩饰。细细品味,从“日夜”的奔流不息与“少时”的短暂停留之间的强烈反差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深深叹惋,以及自己身陷湘南、屈居幕僚、无所作为的焦灼与不甘。这般情感,真挚而浓烈,恰似那东流的江水,永不停歇,永无尽头。

4. 作品点评

作者巧妙地借助卢橘绽放的绚烂与枫叶凋零的萧瑟这两组意象,精准地勾勒出深秋的轮廓。秋天,这个自古便承载着无数诗人伤情与悲怀的季节,在诗人的笔下更显凄凉。而诗中那“衰”字,宛如一把锐利的剑,直直地刺入人心,将诗人面对这肃杀秋景时满心的愁绪与哀伤,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沅湘住,便如何?如此看,才见诗妙处。

明高棅《批点唐诗正声》

# 深情若揭(末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此怀归不得而怨沅湘,语虽无理,情实有之,读来使人为之黯然。

近代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权德舆《小言》

下一篇:唐·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