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郁青青":杨柳郁郁葱葱,一片青翠,
# 杨柳:词牌名,即《杨柳枝》。
"竹枝无限情":竹枝摇曳生姿,充满了无限的情意。
# 竹枝:词牌名,即《竹枝词》。原为巴渝民谣。
"周郎一回顾":周郎轻轻回过头来,
# 周:一作同。
"听唱纥那声":聆听那动人的《纥那曲》歌声。
"踏曲兴无穷":随着音乐的节奏踏步起舞,兴致无穷无尽,
# 踏曲:连手而歌,以足踏地为节奏。
"调同词不同":虽然曲调相同,但歌词却各不相同。
"愿郎千万寿":愿你长命百岁,
"长作主人翁":永远作为主人翁,享受人生的美好。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描写自然景物,借助杨柳和竹枝的意象,传达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纥那曲的深情。情景交融:诗中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活动相结合,“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通过描写与同伴共同欣赏音乐的场景,将情感融入画面之中。以景结情:诗末“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以对同伴的祝愿收尾,将情感融入到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中,使诗歌的情感更加含蓄而深远。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两句:“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开篇以杨柳和竹枝为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氛围。杨柳的柔美与竹枝的坚韧相互映衬,象征着音乐的优美与情感的深沉。后两句:“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周郎”即周瑜,这里借指诗人所敬仰的友人。诗人描绘了友人回首聆听纥那曲的情景,通过“一回顾”展现了音乐的吸引力和友人的风姿。第二首:前两句:“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诗人通过“踏曲”表现了对音乐的沉浸与享受,即使曲调相同,歌词却能传达不同的情感,体现了音乐与诗歌的丰富性。后两句:“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长寿安康,并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享受生活的美好。
上一篇: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