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瑶墀鸳鹭行":暂时离别了皇宫前的官员行列,
# 瑶墀:玉阶,借指朝廷。
"彩旗双引到沅湘":彩色旗帜双双引导着前往沅湘。
"城边流水桃花过":城边潺潺流水,桃花随之飘过,
"帘外春风杜若香":帘外轻柔春风,送来杜若芬芳。
# 杜若:香草名。
"史笔枉将书纸尾":史官之笔白白地在史书末尾记录,
# 书纸尾:在纸的末尾署名。,史笔:史官,指李景俭。
"朝缨不称濯沧浪":身为朝官却不适合在沧浪洗涤。
# 朝缨不称濯沧浪:朝政恶浊,只有离开。
"云台公业家声在":家族如云台般的功业和名声仍在,
# 家声:家世所著之声誉,意思是温造有显耀的家世。,云台: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画邓禹等二十八将像于南宫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征诏何时出建章":朝廷的征召诏书何时从建章宫发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用典:颈联化用《楚辞・渔父》典故,借“朝缨”“濯沧浪”暗示友人超脱心境,讽刺官场黑暗,为友人鸣不平。直抒胸臆:尾联直接表达对友人的期许,盼其凭家族声誉早日获朝廷征召,重返朝堂施展才华,情感真挚且浓烈。对比:诗的开篇将温造之前在朝廷中身处“瑶墀鸳鹭行”(象征着朝廷的尊贵与荣耀)的状态,与如今被贬谪到偏远沅湘之地的境遇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其人生境遇的巨大落差。以乐景衬哀情:颔联诗人描绘出朗州城边流水潺潺、桃花逐水而过,帘外春风轻拂、杜若散发芬芳的美好春日景象。这看似欢快明媚的景色,实则是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在友人被贬的背景下,如此美好的春光更衬出友人仕途失意的落寞,以及诗人对其遭遇的同情与伤感。
2. 分段赏析
首联,“瑶墀”是皇宫前的玉阶,“鸳鹭行”常用来比喻朝廷官员的行列,象征着在朝为官的尊贵与荣耀。诗人在此处点明友人温造此前身处朝廷,地位不凡。然而,“暂别”二字笔锋一转,友人如今却被“彩旗双引”,前往偏远的沅湘之地。这一对比,鲜明地展现出友人仕途的巨大转折,从权力中心骤然被贬至荒远之所,不仅交代了友人的贬谪背景,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感慨、惋惜的情感基调。颔联描绘了一幅春日美景。朗州城边,流水悠悠,桃花随着水流缓缓漂过;屋内帘外,春风轻拂,杜若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如此充满生机与美好的画面,实则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友人被贬的悲伤情境下,这般明媚的春光更衬出友人此时心境的落寞与凄凉。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颈联,“史笔枉将书纸尾”,诗人认为史官对友人功绩的记载微不足道,甚至有失偏颇,未能公正地记录友人的才能与贡献,这是对官场中史官评价体系的一种质疑与讽刺。“朝缨不称濯沧浪”则化用了《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典故。“朝缨”指代朝官,此句暗示友人被贬后,远离了污浊的官场,有超脱世俗的意味,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官场黑暗、是非颠倒的批判,为友人的怀才不遇感到愤懑不平。尾联,“云台”在古代常用来记录功臣的功绩,这里诗人提及“云台公业”,意在强调友人家族有着辉煌的历史功绩和良好的声誉,友人理应凭借家族的荣耀与自身的才能在朝堂上施展抱负。“征诏何时出建章”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强烈期盼,希望朝廷能早日发出征召令,让友人重返朝廷,再次为国家效力。此句情感真挚,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上一篇:唐·柳宗元《贞符》
下一篇:唐·刘禹锡《杂曲歌辞·纥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