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áng
shì
qiū
yǒu
suǒ

朝代:唐作者:卢照邻浏览量:1
nán
xuān
yōu
rán
huái
怀
suǒ
zhī
cháng
luò
yàn
yuàn
míng
yuè
xià
jīng
chí
fèng
tái
yǒu
qīng
rén
chuī
dān
chún
jiān
chǐ
齿
miào
xiǎng
yún
qióng
xiàng
qiū
fēng
kōng
tíng
hán
zhī
láo
yǒu
xīng
bìn
jiāng
chuí

译文

寂静的夜晚,我独自坐在向南的窗前,心中悠然地怀念着那些我所知遇的人。银河的光辉洒落在雁苑之上,明亮的月光洒落在鲸池之上。凤台上响起清越的乐曲,这美妙的曲子是谁在吹奏呢?那吹奏者朱唇轻启,玉齿微露,美妙的乐声直上云霄。深秋的小巷里秋风扫着落叶,空荡的庭院中寒露凝结在树枝上。我多么希望能和知音一起唱响这忧伤的劳歌,可惜鬓角的头发已经快要变白了。

逐句剖析

"寂寂南轩夜":寂静的夜晚,我独自坐在向南的窗前,

# 寂寂南轩夜:“寂寂”二句:写静夜怀知遇。南轩,向南的窗子。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悠然怀所知":心中悠然地怀念着那些我所知遇的人。

# 所知:知音,知交。

"长河落雁苑":银河的光辉洒落在雁苑之上,

# 雁苑:古园囿名。南朝梁元帝《玄览赋》:“虹桥左跨,雁苑南通。”,长河:银河。

"明月下鲸池":明亮的月光洒落在鲸池之上。

# 鲸池:大池。或指昆明池。昆明池畔有石鲸。

"凤台有清曲":凤台上响起清越的乐曲,

# 凤台有清曲:“凤台”二句:典出萧史弄玉故事,见《列仙传·萧史》。清曲,指凤台曲。乐府《上云乐》七曲之一。南朝梁武帝作,取首句“凤台上,两悠悠”为名。凤台:古台名。旧址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

"此曲何人吹":这美妙的曲子是谁在吹奏呢?

"丹唇间玉齿":那吹奏者朱唇轻启,玉齿微露,

"妙响入云涯":美妙的乐声直上云霄。

"穷巷秋风叶":深秋的小巷里秋风扫着落叶,

"空庭寒露枝":空荡的庭院中寒露凝结在树枝上。

"劳歌欲有和":我多么希望能和知音一起唱响这忧伤的劳歌,

# 劳歌:忧伤、惜别之歌。

"星鬓已将垂":可惜鬓角的头发已经快要变白了。

# 星鬓:花白的鬓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王奭秋夜有所思》是初唐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前四句以秋夜怀人为题,引出对心中所思念之人的深沉怀想,并借长河、落雁苑、明月、鲸池等宏大开阔的景象,勾勒出寂寥深远的秋夜之景;后八句化用萧史弄玉的典故,抒发了绵远的恋情,发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全诗用典自然而不着痕迹,景凄而意悲,情切而思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恋情诗。作者借和王奭诗,寄寓了对情人的思念。此诗以秋夜怀人为题,化用萧史吹箫的典实,抒发了绵远的恋情。景凄而意悲,情切而思深。

2. 写作手法

用典:“凤台有清曲,此曲何人吹”这两句化用了萧史弄玉的典故: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擅笙,萧史精箫,二人因乐结缘,婚后于凤台吹奏,乐声美妙引得凤凰来仪。后龙凤降临,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羽化登仙。诗人借此典故,既暗喻如萧史弄玉般的知音雅奏,也以清曲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寂寂南轩夜,悠然怀所知”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和情境,是写在寂静的南轩之夜,诗人于向南的窗前,陷入深深的沉思。“寂寂”二字生动地渲染出环境的静谧,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怀所知”则点明了诗人的情感指向,他在这宁静的秋夜中,怀念着那些知音、知交,表达了对她们的思念之情,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长河落雁苑,明月下鲸池”诗人将视野从室内转向室外,描绘了一幅宏大而清冷的秋夜图景。长河之上,大雁南飞,留下一串串悠长的鸣叫声,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皎洁的月光洒在鲸池之上,波光粼粼,一片祥和。长河、雁苑、明月、鲸池等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凄凉的意境,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宏大与美丽,又不禁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恰似这自然界中的潮起潮落、花开花谢,蕴含着生命不息、循环往复的哲理,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凤台有清曲,此曲何人吹”这两句化用了萧史弄玉的典故,凤台上传来清曲,诗人不禁发问这曲子是何人所吹。“凤台”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蕴,“清曲”则给人以悠扬、空灵之感。通过设问,引发读者的好奇与思考。自古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穿越千年依旧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得以心灵相通。这里的清曲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暗示了自己对情人的思念如同这不知来源的清曲,悠远而绵长。“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这两句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音乐之美,仿佛能看见那演奏者轻启朱唇,玉齿微露,一曲妙音便飘然而出,直上云霄。“丹唇间玉齿”对演奏者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展现出演奏者的美丽与优雅;“妙响入云涯”则夸张地表现了乐曲的美妙动听,其声音仿佛能够穿透云霄,直达天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美妙的音乐在空气中回荡,也体现出诗人对这种美好声音的向往和陶醉。“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这两句转而描写眼前的实景,随着季节的更迭,秋风扫过穷巷,落叶纷飞;庭院中,寒露沾湿了枝条,显得格外凄凉。“穷巷”“空庭”描绘出环境的偏僻和空旷,给人以冷落、孤寂之感;“秋风叶”“寒露枝”则点明了季节是秋季,秋风萧瑟,树叶飘落,寒露凝结在枝头,营造出一种凄凉、衰败的氛围。这些景象,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客观描述,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劳歌欲有和,星鬓已将垂”“劳歌”本指忧伤、惜别之歌,这里指诗人想要回应友人的歌。“欲有和”体现出诗人想要与友人交流、共鸣的愿望。当辛勤劳作一天之后,人们渴望有歌声相伴,以缓解疲惫。但“星鬓已将垂”却笔锋一转,感慨自己的鬓发已渐渐变白,时光不再。“星鬓”形象地描绘出头发花白如星的样子,“已将垂”则强调了岁月的无情,反映了人生易老的现实,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也暗示了这份恋情可能因时光的流逝而难以实现,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悲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照邻《杂曲歌辞·行路难》

下一篇:唐·卢照邻《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