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余与夫子":从前我和您,
"相遇汉川阴":在汉水南岸相遇。
# 阴:水南为阴。指襄阳。,川:汉江。
"珠浦龙犹卧":那时,我们恰如合浦潜龙仍在蛰伏,
# 珠浦:指汉水边。
"檀溪马正沉":又如檀溪困马正陷迷途(同处不得志之境)。
# 檀溪:在襄阳县西南。
"价重瑶山曲":您的声名,在瑶山深处也受推崇,
# 瑶山:玉山。
"词惊丹凤林":您的文词,足以惊动文苑。
# 丹凤林:对文苑的美称。
"十年睽赏慰":十年间,我们分离两地,再未得相互欣赏慰藉,
# 睽:隔断,分离。
"万里隔招寻":相隔万里,连寻访相见也难实现。
"毫翰风期阻":笔墨往来被风度期许阻隔,
"荆衡云路深":荆山衡山一带的路途,像云霭般幽深难越。
# 荆衡:荆山和衡山。
"鹏飞俱望昔":昔日,我们都如大鹏般心怀高飞之志,
"蠖屈共悲今":如今,却共为屈身困顿而悲叹。
# 蠖屈:以蠖屈喻人之不得志。
"谁谓青衣道":谁曾想,在这青衣道上,
# 青衣道:古代自蜀通云南的要道。青衣:江名。源出四川宝兴县北,东南流至乐山市入岷江。
"还叹白头吟":还会生出《白头吟》般的慨叹。
"地接神仙涧":这里地势连接着神仙般的山涧,
"江连云雨岑":江水萦绕着云雾笼罩的山陵。
# 云雨岑:指巫山。
"飞泉如散玉":飞泻的泉流像散落的美玉,
"落日似悬金":西沉的落日似悬挂的金轮。
"重以瑶华赠":又蒙您以美好的诗文相赠,
# 瑶华赠:此处喻指张柬之的赠诗。
"空怀舞咏心":我却徒然怀着以歌舞吟咏相酬的心意。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酬答诗。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张少府相隔千里、山水阻隔的十年别离,暮色苍茫中自伤身世的情境,既回应了友人的诗柬表达了相念之情,又抒发了明珠蒙尘、壮志难伸的悲愤与遗恨。
2. 写作手法
用典:“珠浦龙犹卧,檀溪马正沉”句,巧用“珠浦龙”“檀溪马”典故。“珠浦龙”原指合浦珠滩潜伏的卧龙,“檀溪马”化用刘备的卢马檀溪遇险典故。作者以“珠浦龙犹卧”喻指自己与张柬之如潜龙蛰伏,才华未显;以“檀溪马正沉”暗合两人仕途困顿之境,借典故贴切展现二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对偶:“飞泉如散玉,落日似悬金”两句,形成工整对偶。“飞泉”对“落日”,均为自然意象名词;“如”对“似”,均为比喻词;“散玉”对“悬金”,均为动宾结构,“玉”与“金”为名贵物名词相对。上下句词性、结构对应,句式整齐,既生动描绘飞泉飞溅如碎玉、落日悬空似熔金的画面,又增强语言韵律感,使景象更鲜明。
3. 分段赏析
“昔余与夫子,相遇汉川阴”,开头点明诗人与张柬之曾在汉水南岸相遇,简单的叙事里藏着对过往交集的怀念。紧接着“珠浦龙犹卧,檀溪马正沉”,用“珠浦龙”“檀溪马”的典故,说那时两人像潜伏的龙、陷在泥潭的马,都是才华被埋没、处境困顿的人。“价重瑶山曲,词惊丹凤林”,这两句夸友人张柬之的才学,说他的声名在深山中也贵重,文词能惊动凤凰栖息的林子,满是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十年暌赏慰,万里隔招寻”,则笔锋一转,讲两人分开十年,相隔万里,彼此的欣赏和慰藉都断了,连见面寻访都难,满是分离的无奈。“毫翰风期阻,荆衡云路深”,说想通过书信交流却被阻隔,荆山衡山之间路途像云一样深远,进一步突出两人联系艰难。“鹏飞俱望昔,蠖屈共悲今”,用“鹏飞”比喻过去两人都有远大志向,“蠖屈”形容如今像虫子一样屈身不得志,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把怀才不遇的悲叹说得很清楚。“谁谓青衣道,还叹白头吟”,没想到在青衣道上,还会像《白头吟》里那样感叹时光和处境,既有对现状的无奈,也有对人生变化的感慨。“地接神仙涧,江连云雨岑”,开始写周围的环境,说这里连着神仙住的山涧,江水和云雾笼罩的山相连,景色带着些超脱尘世的意味。“飞泉如散玉,落日似悬金”,把飞溅的泉水比作散落的美玉,落日比作悬挂的金子,用常见的比喻让自然景色显得很美很生动。“重以瑶华赠,空怀舞咏心”,最后说友人赠诗给自己,自己心里想歌舞吟咏回应,却只能空怀这份心意,有对友人情谊的感激,也有无法尽情酬答的遗憾。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初唐五言排律的代表作之一,既延续了六朝骈俪的文风,又融入了个人情感的抒发。像“鹏飞俱望昔,蠖屈共悲今”这类诗句,打破了宫廷诗的束缚,对盛唐山水诗的兴起有启发作用。卢照邻和骆宾王一起推动的歌行体革新,在这首诗的对仗手法中也能看出一些痕迹。
上一篇:唐·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行》
下一篇:唐·卢照邻《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