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巴陵北":(孟学士)要通过三峡前往巴陵的北边,
# 巴陵:郡名,唐改岳州为巴陵郡,治所在巴陵(今湖南岳阳市)。,地道:隘道,此当指长江三峡一带狭窄处。
"天山弱水东":(而我)经过天山到达弱水的东边。
# 弱水:古人称浅水或不流舟楫的河流为弱水,意为水弱不能胜舟;传说甚至有不胜芥或不胜鸿毛的。古籍所载弱水甚多,这里指西北绝远之处,即今青海一带。,天山:指横亘在今肃、青海一带的祁连山,匈奴人称天为祁连;唐时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
"相看万馀里":我们所去的地方都有万里之遥,
# 万馀里:一万多里,极言其远,非指实有里数。馀,同余。
"共倚一征蓬":此次分别我俩都像飘蓬一样行踪不定。
# 征蓬:蓬草,也叫飘蓬、飞莲,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用以比喻经常远行的人。,倚:倚靠。一作以。
"零雨悲王粲":自己西去像王粲避难荆州一样,
#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东汉末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这里代指王勃。,零雨:下雨。化用西晋诗人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两句意。
"清尊别孔融":孟学士南游像孔融赋闲在家一样。
# 孔融:字文举,鲁(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第二十代孙,官至北海(今山东昌乐西)相,故世称孔北海,东汉末年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这里以孔融比喻孟学士。,清尊:清酒一杯。清,指酒。尊:一座樽,酒器。
"裴回闻夜鹤":徘徊中听到夜鹤的叫声,
# 夜鹤:鹤夜里鸣叫。,裴回:一作徘徊。往返回旋的样子。
"怅望待秋鸿":怅然若失地望着大雁秋来能带去信息。
# 鸿:大雁,季候鸟,秋来冬去,有鸿雁传书之说。,怅:失意,懊恼。
"骨肉胡秦外":分离的至亲还在家乡,
# 胡秦外:指诗人家乡幽州范阳。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名族的泛称。秦,古邑名,即秦城、秦亭,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秦代祖先非子始封于此,是秦的最早都邑。,骨肉:比喻至亲。
"风尘关塞中":我还在辛苦行走在关山要塞之中。
# 关塞:关山要塞,指出入的要道。,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也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这里的风尘指仕宦。
"唯馀剑锋在":自己虽读书未获功名,
# 剑锋:宝剑的锋刃,代指宝剑,这里指胸中抱负。,唯:唯独,只有。
"耿耿气成虹":但积极进取的志气并未泯灭。
# 耿耿:光明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剑锋的光芒。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五言排律诗,也是一首赠别诗。这首诗是感情真挚浓郁的友情诗,通过描写与友人孟学士分别时的情景,以及对别后生活的想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雨急云飞”“衰柳萤火”“菰蒲悲鸣”等句,借萧索秋景,既勾勒乱世苍凉的自然画面,亦暗喻金兵南侵、山河破碎的危亡时局。对比:“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句,以“骨肉”的温情与“风尘”的冷酷对比,既诉对亲人的牵挂,亦慨仕途坎坷,情感沉郁厚重。“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句,以壮阔的地理空间对比,勾勒天各一方的离别图景,凸显离别之遥与征途之艰。用典:“零雨悲王粲”句,巧用东汉“建安七子”王粲的典故,王粲曾避乱漂泊,作者以同姓比附唐代诗人王勃,暗喻自身西使的流离之苦;“清尊别孔融”句,巧用孔融典故,孔融才高好客,作者以孔融比孟学士,赞友人贤能,借“清尊”饯别场景传不舍情。
3. 分段赏析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开篇点明友人与自身的离别去向,友人南下湖湘(巴陵北),自己西出塞外(天山弱水东)。诗句以壮阔的地理空间对比,勾勒出天各一方的离别图景;“巴陵”“天山”“弱水”等意象叠加,营造出苍茫辽远的意境,笔力苍劲飞动,场面开阔宏大,凸显离别之遥与征途之艰。“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写二人即将相隔万里,如同飘蓬般辗转漂泊。“征蓬”喻指漂泊无定的命运,既切中友人南游与自己西使的行程,又暗含天涯孤旅的漂泊感。“相看”二字定格离别瞬间的深情凝视,将空间距离的遥远与内心的不舍交织,传递出浓重的离别之悲。“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巧用典故抒情。“零雨悲王粲”以东汉“建安七子”王粲比附唐代诗人王勃(同姓比附),借王粲避乱漂泊的遭遇,暗喻自身西使的流离之苦;“清尊别孔融”以孔融比孟学士,取孔融才高好客之意,既赞友人贤能,又以“清尊”饯别场景传递不舍之情。两典一以姓同,一以事类,贴切自然,融历史感与现实感于一体。“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设想别后情景的虚写之笔。“裴回闻夜鹤”借夜鹤清唳的意象,烘托彻夜难眠的孤独;“怅望待秋鸿”化用雁足传书典故,刻画望眼欲穿等待音信的怅惘。两句从听觉(鹤鸣)到视觉(望鸿),细腻展现别后思念的绵长与煎熬,情致深婉动人。“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直抒别后羁旅之愁。“骨肉胡秦外”写亲人远在故乡(胡秦代指远方),暗含离乡去国的悲凉;“风尘关塞中”状写自身在边塞风尘中奔波的艰辛。两句以“骨肉”的温情与“风尘”的冷酷对比,既倾诉对亲人的牵挂,亦感慨仕途的坎坷,情感沉郁厚重。“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以剑喻志,卒章显志。“剑锋耿耿”既指腰间佩剑,呼应边塞使命,又象征刚直正气与报国之志;“气成虹”化用“白虹贯日”典故,将个人情志升华为荡平外寇、铲除奸佞的凌云壮志。诗句一扫前文的离愁沉郁,以豪迈之笔收束全篇,凸显初唐士人“宁为百夫长”的慷慨风骨,托兴深远,境界陡然开阔。
4. 作品点评
该诗送人而兼寓自身襟怀抱负,故题旨较一般单纯写送别的诗深刻,特别是最后两句,令全篇陡然振起,豪情洋溢,寄意深远,更非寻常小儿女临歧沾襟之态、凄楚伤感之作可比了。
# 凡排律起句,极宜冠裳雄浑,不得作小家语。唐人可法者,卢照邻:“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骆宾王:“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杜审言:“六位乾坤动,三微历数迁。“沈俭期:“阊阖连云起,岩廊拂露开。”此类最为得体。
明诗人、文艺批评家、诗论家胡应麟《诗薮》
# 初唐五言,虽未成律,然卢照邻“地道巴陵北”、骆宾王“二庭归望断”及陈子昂“日落苍江晚”三篇,声体尽纯而气象宏远,乃排律中翘楚,盛唐诸公亦未有相匹者。
明诗论家许学夷《诗源辩体》
# 遍读卢集,温雅俊整,此诗(《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为冠。
明末清初文学家唐汝询《唐诗解》
# 雅调精语,无限低徊,真老作家。郭溶日:敞明中眼界特高。陆时雍日:严紧。
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周珽《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
# 当时四杰之诗,盛传于世,杜公亦每用其句法。如卢照邻“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此“剑阁星桥北,松州雪岭东”所自来也。
明末清初学者仇兆鳌《杜诗详注・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得空字》
# 人但赏其起语雄浑,须看一气承接,不平实,不板滞。“骨肉胡秦外”一句言不相关。
清诗人、学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四句出于尹式而胜之(首四句下)。
清散文家、诗人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
# 陈德公日:首末四韵,爽亮沉雄,中二稍为率直。四杰笔法多尔。人手领清西南二绪,向后抒写情景便彼此共之。南游而翻言北,西使而故日东,造语特别。
清学者卢麰、学者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上一篇:唐·江采萍《楼东赋》
下一篇:唐·卢照邻《大剑送别刘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