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鉴尘生":铜镜蒙尘,
# 玉鉴:镜的美称。
"凤奁香殄":妆盒里的香气也消散了。
# 殄:尽,绝。,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懒蝉鬓之巧梳":懒得再梳精巧的蝉鬓,
"闲缕衣之轻缘":轻软的绫罗衣衫也闲置着。
"苦寂寞于蕙宫":在蕙草芬芳的宫殿里忍受寂寞,
"但凝思乎兰殿":只能对着兰香飘散的殿堂凝神发呆。
"信摽落之梅花":任凭梅花随风飘落,
# 摽落:落下。
"隔长门而不见":我被长门阻隔不得一见。
"况乃花心飏恨":更何况嫣红如心的花里飘荡出怨恨,
"柳眼弄愁":柳叶初萌似在故作忧愁。
"暖风习习":暖风和煦地吹拂,
"春鸟啾啾":春鸟啾啾地鸣叫。
"楼上黄昏兮":楼上又见黄昏,
"听风吹而回首":我聆听着柔和的风声回头张望;
"碧云日暮兮":白云却逢日暮,
"对素月而凝眸":我独对着洁白的月光凝眸远眺。
"温泉不到":再不能到温泉去,
"忆拾翠之旧游":我回忆着旧日拾翠羽的游乐;
"长门深闭":长门宫幽深紧闭,
"嗟青鸾之信修":可叹连青鸟传信都如此迟缓。
"忆昔太液清波":回忆往昔,太液池的清波荡漾,
# 太液:古池名。唐太液池,在大明宫中含凉殿后,中有太液亭。
"水光荡浮":水面光影浮动,
"笙歌赏宴":奏乐、歌唱、赏赐、宴会,
"陪从宸旒":我陪从在圣上身边。
# 宸旒:帝王之冠。借指帝王。
"奏舞鸾之妙曲":我吹奏使鸾凤起舞的曼妙乐曲,
"乘画鹢之仙舟":乘坐绘着水鸟图案的仙舟。
"君情缱绻":那时,君王与我情感深厚,难舍难离,
"深叙绸缪":与我诉说缠绵情话。
"誓山海而常在":曾盟誓要像山海一样长久,
"似日月而无休":似日月一般永不休歇。
"奈何嫉色庸庸":无奈那善妒之人,
# 庸庸:发怒的样子。
"妒气冲冲":妒火冲冲,
"夺我之爱幸":夺走我的恩爱宠幸,
"斥我乎幽宫":将我贬斥到这幽寒的冷宫中。
# 乎:一作“于”。
"思旧欢之莫得":想再寻旧日的欢好却不能,
"梦相著乎朦胧":连梦中相见都模糊不清。
# 梦相:一作“想梦”。
"度花朝与月夕":在这花朝月夜中,我度过了无数时光,
"羞懒对乎春风":却羞于、也懒于面对春风。
"欲相如之奏赋":想效仿司马相如作赋打动君王,
"奈世才之不工":无奈自己没有那样的才华。
"属愁吟之未尽":这篇文赋尚未能全部撰写完成,
"已响动乎疏钟":稀疏的钟声已经响起。
"空长叹而掩袂":我只能白白地以衣袖掩面长叹,
"踌躇步于楼东":独自在楼东徘徊。
# 踌躇:踯躅,徘徊不进。
盛唐宫廷舞蹈家
江采萍(710?~756),盛唐宫廷舞蹈家。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宠妃之一。在今莆田亦称江东妃,因擅长使用石斛珍珠汉方养肤,别号斛珠夫人。唐开元时期,江采萍十五岁时被出使闽越的高力士选入宫中,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因江采萍极其喜爱梅花,唐玄宗戏称其为“梅妃”。后来她因与杨玉环争宠失败,被唐玄宗贬入冷宫。她入宫后,编创唐代宫廷舞蹈惊鸿舞,还下令收集、整理归档了美颜护肤相关制方和书籍,是宫廷美颜护肤用品制度的始创者,研制的斛珠制方受到历朝内宫后妃公主的喜爱。主要作品有《谢赐珍珠》《楼东赋》。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抒情赋,文章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位被冷落的宫廷女子内心的哀怨,以及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深切怀念。
2. 分段赏析
开篇至“嗟青鸾之信修”为第一层,着力铺陈失宠后的孤寂处境。“玉鉴尘生,凤奁香殄”以梳妆用具的荒废起笔,暗喻主人公被遗忘的命运;“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缘”通过“懒”“闲”二字,将无心装扮的状态具象化,尽显心灰意冷。随后以“花心飏恨,柳眼弄愁”移情入景,让自然景物都染上愁绪;“楼上黄昏”“碧云日暮”等场景,则以黄昏独望、对月凝眸的细节,将盼而不得的失落悄然流露,字里行间满是深宫隔绝的无奈。“忆昔太液清波”至“似日月而无休”为第二层,转入对往昔恩宠的追忆。太液池的清波、笙歌宴饮的热闹、画鹢仙舟上的相伴,勾勒出昔日与君王共度的美好时光。“君情缱绻,深叙绸缪”直写帝妃间的亲密,“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的盟誓更是将过往的温情推向极致。这段回忆与前文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在今昔对照中,更显当下处境的凄凉。“奈何嫉色庸庸”至“已响动乎疏钟”为第三层,揭示失宠的缘由并抒发内心的悲苦。“嫉色庸庸,妒气冲冲”直接点出被排挤的现实,“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道尽从云端跌落的愤懑。“思旧欢之莫得,梦相著乎朦胧”写尽对旧情的眷恋只能寄托于模糊梦境的痛苦;“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则以自谦之语,流露想挽回君心却无能为力的无助,而“愁吟未尽,疏钟已响”的时间流逝感,更添希望渺茫的悲叹。最后“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为第四层,以动作收束全篇。长叹掩袖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楼东徘徊则将无形的愁绪化为具象的动作,既呼应文题“楼东”,又让主人公的孤寂、哀怨与无奈在这一定格的画面中余味悠长,给读者留下深切的共情与想象空间。
上一篇:唐·李约《从军行三首 其二》
下一篇:唐·卢照邻《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