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jūn
xíng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约浏览量:1
kàn
xián
jiào
zhèn
huà
jìng
lùn
biān
lěi
tiān
西
shù
yīng
姿
sài
shàng
chuān
cháng
suàn
shū
yuǎn
měi
nián
shēng
huán
wàng
fān
wèi
bié
qián
zhà
háo
sān
miàn
dǒu​​
jiàn
jìn
fēng
pín
yíng
liǔ
huò
yān
guān
dài
xuě
chūn
biān
chéng
duō
lǎo
jiàng
shǎo
guī
rén
diǎn
jìn
sān
nián
nián
tiān
sài
chén
hòu
huǒ
diāo
chéng
chén
shā
yōng
zhàn
shēng
yóu
jūn
cáng
hàn
zhì
xiáng
shuō
fān
qíng
shuāng
jiàng
biāo
chí
qiǎn
qiū
shēn
tài
bái
míng
piào
yáo
fāng
shì
jué
qǐng
tiān
bīng

译文

悠闲地看着地图教习战阵,安静地在地上谈论边疆之事。乌垒在天的西边戍守,塞上山川有雄鹰的姿态。路途遥远需要计算日子,书信遥远每次都题写年份。不再有活着回来的希望,反而思念起分别之前的时光。栅栏三面高耸如战斗之势,箭用完了频繁举起烽火。傍晚营中的柳树与烟雾相和,春天关隘的榆树带着雪花。边城有很多老将,沙路上很少有归来的人。征调尽了三河的士兵,每年都增添了边塞的尘土。侦察的烽火在雕城燃起,尘沙中夹杂着战斗的声音。流动的军队隐藏着汉朝的旗帜,投降的骑兵诉说着蕃人的情况。霜降时滮池的水变浅,秋意深时太白星很明亮。嫖姚将军正虎视眈眈,不知不觉请求增添士兵。

逐句剖析

"看图闲教阵":悠闲地看着地图教习战阵,

# 教阵:教习战阵。

"画地静论边":安静地在地上谈论边疆之事。

# 论边:讨论边境战事。,画地:以手或物划于地上。

"乌垒天西戍":乌垒在天的西边戍守,

# 天西戍:在天的西边戍边。,乌垒:汉代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轮台以东的小野云沟附近。唐时置乌垒州于此。

"鹰姿塞上川":塞上山川有雄鹰的姿态。

# 塞上:边塞上。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鹰姿:雄鹰翱翔。

"路长须算日":路途遥远需要计算日子,

# 算日:计算日期。日:集作月。,须:集作唯。

"书远每题年":书信遥远每次都题写年份。

# 题年:书写年号,题署年月。,每:每每,每次。

"无复生还望":不再有活着回来的希望,

# 生还望:生还的愿望。,无复:不再有。

"翻思未别前":反而思念起分别之前的时光。

# 未别前:没有离别之前。,翻思:反复思考。回想。

"栅壕三面斗":栅栏三面高耸如战斗之势,

# 斗:陡峭。后作“陡”。,栅壕:带栅栏的战壕。壕:一作高。

"箭尽举烽频":箭用完了频繁举起烽火。

# 举烽:点起烽火。

"营柳和烟暮":傍晚营中的柳树与烟雾相和,

# 和烟暮:掺合着云烟的傍晚。和:掺合,混杂。,营柳:军营的柳树。

"关榆带雪春":春天关隘的榆树带着雪花。

# 带雪春:带着雪的春天。,关榆:边关上的榆树。

"边城多老将":边城有很多老将,

# 边城:边境城镇。

"碛路少归人":沙路上很少有归来的人。

# 碛路:多沙石的道路。碛,碎石。砂石。

"点尽三河卒":征调尽了三河的士兵,

# 三河:汉代以河内、河东、河南三郡为三河,即今河南省洛阳市黄河南北一带。泛指全国的江河。三:一作金。,点:一作杀。

"年年添塞尘":每年都增添了边塞的尘土。

# 塞尘: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候火起雕城":侦察的烽火在雕城燃起,

# 雕城:有碉堡的城镇。指边塞。雕,通“碉”。,候火:烽火。候馆迎客之灯火。

"尘沙拥战声":尘沙中夹杂着战斗的声音。

# 尘沙:尘埃与沙土。沙:一作砂。

"游军藏汉帜":流动的军队隐藏着汉朝的旗帜,

# 汉帜:汉朝的旗帜。,游军:流动作战的军队。指无固定防地,流动出击的军队。

"降骑说蕃情":投降的骑兵诉说着蕃人的情况。

# 蕃情:番邦的情况。,降骑:投降的骑兵。

"霜降淲池浅":霜降时滮池的水变浅,

# 淲池:又名冰池、圣女泉。古河名,在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一作滹沱。,降:一作落。

"秋深太白明":秋意深时太白星很明亮。

# 太白:太白金星。星名,即金星。又名启明、长庚。古星象家以为太白星主杀伐,故多以喻兵戎。

"嫖姚方虎视":嫖姚将军正虎视眈眈,

# 方:方才,正在。,嫖姚:嫖姚校尉。指西汉抗击匈奴名将霍去病。以其受封嫖姚校尉,故名。后亦借指守边立功的武将。

"不觉请添兵":不知不觉请求增添士兵。

# 添兵:增兵。,请:一作说。,不觉:没有感觉。不禁;不由得。觉:一作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从军行三首》是唐代李约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这组诗描绘了边塞的战争场景、士兵的生活以及边疆的环境等,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同时也流露出对士兵命运的关注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边塞的独特氛围和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李约(751?~810?),唐代诗人。字存博,唐宗室。曾以重金求得梁萧子云飞白书“萧”字,置于小亭,号萧斋。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贞元、元和间为浙西观察从事,后为兵部员外郎。李约工诗善文,精通音乐书画。其诗多为赠别、感怀、写景之作,七绝佳篇尤多。明代胡震亨称其“虽篇什无多,疏野可赏”。原有集,已散佚。《全唐诗》存录其诗十首。又著《东杓引谱》,亦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开篇描绘了将士们在闲暇时研究战术、讨论边疆事务的场景,“闲”“静”二字体现出他们的认真和专注,为全诗奠定了沉稳的基调。“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通过描写边疆的地名“乌垒”和雄鹰的姿态,展现了边塞的辽阔和壮美,同时也暗示了将士们所处环境的艰苦。“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体现了士兵们对路途遥远和时间漫长的感慨,“算日”“题年”表现出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流露出士兵们对战争的无奈和对生命的珍惜,“无复生还望”表达了他们对战争残酷的认识,“翻思未别前”则表现出他们对过去生活的怀念。第二首:“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描写了战斗的激烈和紧张,“栅高三面斗”形象地描绘出士兵们的困境,“箭尽举烽频”则表现出他们在绝境中依然坚守阵地、奋勇抵抗的精神。“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色,烘托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氛围,“和烟暮”“带雪春”表现出边塞的荒凉和寒冷,暗示了士兵们的生活条件艰苦。“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悲惨命运,“多老将”说明许多人在边疆度过一生,“少归人”则表现出很少有人能够回到家乡,表达了诗人对士兵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点尽三河卒,年年添塞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点尽三河卒”说明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年年添塞尘”则表现出战争给边疆带来的破坏和苦难。第三首:“候火起雕城,尘沙拥战声”:描绘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候火起雕城”暗示着战争的爆发,“尘砂拥战声”则表现出战斗的激烈程度,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表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游军藏汉帜”体现了战斗的策略和智慧,“降骑说蕃情”则表现出投降者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战争的持续,“霜降滮池浅”说明秋天已经来临,“秋深太白明”则表现出战争的漫长和艰苦。“嫖姚方虎视,不觉请添兵”:表现出将军的英勇和战争的紧迫性,“嫖姚方虎视”描绘出将军的威武和自信,“不觉请添兵”则说明战争的形势紧迫,需要更多的士兵投入战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约《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

下一篇:唐·李约《城南访裴氏昆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