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看黄菊与君别":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
# 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今听玄蝉我却回":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 我:秋风自称。,玄蝉:即秋蝉,黑褐色。
"五夜飕飗枕前觉":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
# 飕飗:风声。,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
"一年颜状镜中来":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 颜状:容貌。
"马思边草拳毛动":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
# 拳毛:攀曲的马毛。
"雕眄青云睡眼开":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 雕眄青云:《春秋元命苞》:立秋之日鹰鹯击。雕,鹰属,秋高眼疾。眄:斜视,一作“盼”。
"天地肃清堪四望":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
# 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为君扶病上高台":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 扶病:带病。,君:此为作者语秋风,称秋风为君。意谓秋高气爽,故为秋风扶病登高以四望。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怀诗。描绘了诗人与秋风的交流,借秋风这一事物,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以及虽历经岁月,但内心仍充满豪情壮志,渴望有所作为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拟人:“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将秋风拟人化为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她与诗人话别又重逢,生动地创造出情韵浓郁的意境。欲扬先抑:“一年颜状镜中来”先写自己容颜衰老,看似消极,而后写“为君扶病上高台”,展现出豪情不减,通过欲扬先抑,衬托出诗人虽颜状衰变但意志坚定的精神。比兴:“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以马思边草、雕盼青云起兴,引出尾联诗人迎秋风上高台的豪情,同时象征着诗人渴望有所作为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诗人把秋风拟人化,从对方角度着笔,回忆与秋风的分别和重逢,“看黄菊”“听玄蝉”点明时令,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体现出秋风与诗人的深厚情谊。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从自身角度出发,听到秋风声音,感慨一年来容颜衰老,与首联连读,似与秋风对话,流露出岁月变迁之感。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笔锋一转,以马和雕自比,展现出内心的豪情与渴望,精神为之振奋。尾联“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因有颈联比兴铺垫,诗人虽身染疾病,仍登上高台,既照应开头,又凸显出对秋的喜爱以及自强不息的意志。
4. 作品点评
《始闻秋风》有别于传统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是一首格调高亢的秋歌。其展现出独特的美学观点与艺术创新精神,刘禹锡晚年的这首作品,风格跌宕雄健,美学趣味积极健康。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与精神,是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倔强进取品格的艺术呈现,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风格,为古代咏秋诗作注入新的内涵。
# 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清沈德潜《唐诗鉴赏辞典》
上一篇:唐·李白《送友人入蜀》
下一篇:唐·唐彦谦《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