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tiān
xiǎo
tíng
hán
yǒu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3
hán
yīn
yún
shū
lín
宿
niǎo
jīng
xié
fēng
shǎn
dēng
yǐng
bèng
xuě
chuāng
shēng
jìng
néng
mèi
tóng
nián
zhī
qíng
hàn
huáng
nài
lǎo
kuàng
běn
shū
shēng

译文

寒冷的夜晚,阴云涌起,稀疏树林中栖息的鸟儿被惊起。斜风吹来,灯影闪烁,迸落的雪花击打窗户发出声响。整夜都不能入睡,同一年科考登第的知晓这种心情。汉皇也对衰老无可奈何,更何况我这样的一介书生。

逐句剖析

"寒夜阴云起":寒冷的夜晚,阴云涌起,

"疏林宿鸟惊":稀疏树林中栖息的鸟儿被惊起。

"斜风闪灯影":斜风吹来,灯影闪烁,

"迸雪打窗声":迸落的雪花击打窗户发出声响。

"竟夕不能寐":整夜都不能入睡,

"同年知此情":同一年科考登第的知晓这种心情。

"汉皇无奈老":汉皇也对衰老无可奈何,

"何况本书生":更何况我这样的一介书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是唐代刘禹锡所作五言律诗,为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的酬答诗。诗以寒夜为景,首联借“阴云”“宿鸟”绘冬夜萧瑟,颔联以风声雪影渲染凄冷,颈联直述难眠时对知己的思念,尾联通过“汉皇老去”与“书生无奈”对比,抒发对光阴与生命局限的深沉慨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唱和诗。借“阴云”“宿鸟”勾勒的冬夜萧瑟景象、风声雪影渲染的凄冷氛围,表达了诗人彻夜难眠时对知己的感念;并通过“汉皇老去”与“书生无奈”的对比,抒发对光阴流逝与生命局限的深沉慨叹。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寒夜阴云起,疏林宿鸟惊”,寒夜、阴云营造压抑氛围,宿鸟惊暗示内心不安;“斜风闪灯影,迸雪打窗声”,斜风闪灯、迸雪打窗,渲染清冷孤寂,烘托诗人难眠的愁苦与孤寂,借景将情感表露无遗。对比:“汉皇无奈老,何况本书生”。诗中将汉皇面对衰老的无奈与诗人自己一介书生的无奈作比。汉皇贵为帝王,拥有无上权力,却仍无法抗拒衰老,以此突出即便身份地位悬殊,在面对人生无奈之事(衰老)时,书生更是无力,强化了诗人对人生无奈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首联:“寒夜阴云起,疏林宿鸟惊”,点明时间为寒夜,描绘阴云突然涌起,惊到了栖息在疏林中的鸟儿,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营造出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斜风闪灯影,迸雪打窗声”,进一步从视觉和听觉描写寒夜之景。斜风使得灯影闪烁不定,迸落的雪花击打窗户发出声响,将寒夜的凄冷与孤寂渲染得更加浓重,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平静。颈联:“竟夕不能寐,同年知此情”,诗人表明因寒夜的景象整夜无法入睡,进而想到与自己同年的白居易应该能理解自己此时的感受,将笔触从写景转向怀人,情感上有所递进。尾联:“汉皇无奈老,何况本书生”,由自己的无奈延伸开去,想到连拥有至高权力的汉皇都无法抗拒衰老,更何况自己一介书生。借汉皇的例子,深化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奈的感慨,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观八阵图》

下一篇:唐·刘禹锡《与歌者米嘉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