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竟何待":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
# 竟何待:要等什么。,寂寂:落寞。汉秦嘉《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
"朝朝空自归":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 空自:独自。南朝梁何逊《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朝朝:天天;每天。《列子·仲尼》:“子列子亦微焉,朝朝相与辩。”
"欲寻芳草去":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
# 芳草:本义为香草,古诗中常比喻为美好的品德。此处指美好的处所,暗喻隐逸生活。《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惜与故人违":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 违:分离。,故人: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当路谁相假":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
# 假:宽假,优容的意思。,当路:身居要职的当权者。宋陈亮《庶弟昭甫墓志铭》:“畴昔之年,当路欲置我于死地,病余而继以囚系。”
"知音世所稀":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 知音:知己。《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只应守索寞":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
# 索:一作“寂”。
"还掩故园扉":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 扉:门扇。,故园:旧家园;故乡。唐骆宾王《晚憩田家》诗:“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送别为题的五言律诗。它表达了诗人在京城求仕失意后的怅惘与矛盾心境,既想离京归隐,又不舍知心好友。诗中慨叹无人援引,只能甘守寂寞回乡隐居,蕴含着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对友人的留恋以及怀才不遇的嗟叹。语言浅显直率,自然流畅,对偶不拘工整,尽显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2. 写作手法
化用:“欲寻芳草去”。“芳草”一词在古典诗词中常被赋予美好的寓意,多象征着理想境地、隐居之所等。此处化用,诗人借“芳草”这一意象,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想要远离尘世喧嚣、追寻闲适隐居生活的愿望,同时也蕴含着对当下处境的不满与无奈,使诗歌在有限的文字中承载了更为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底蕴。叠字:“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寂寂”描绘出一种寂静、落寞的氛围,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表现出他等待时的无聊与失落;“朝朝”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日复一日的徒劳往返,突出诗人处境的无奈与惆怅,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在长安求仕无门的苦闷心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开篇以“寂寂叠词起笔,营造出一种极度冷清、孤寂的氛围。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却从视觉与心理层面,双管齐下地描绘出诗人所处环境的寂静无人以及内心的落寞寂寥。“竟何待”以反问的形式,直白地袒露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失落。他身处京城,本怀着求仕的热切期望,却屡屡受挫,无人问津,实在不知还能期待什么。“朝朝空自归”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失落感的持续性,每日都是如此毫无收获、形单影只地归来,“空”字更是将其徒劳无功、一无所获的心境渲染得淋漓尽致。此联在语言风格上质朴无华,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短短十字,将诗人落第后在京城的尴尬、失意处境刻画得入木三分,为全诗奠定了一种低沉、压抑的情感基调。颔联“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欲寻芳草去”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芳草”这一意象。“芳草”在古典诗词中常与归隐、高洁志向相关联,此处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在仕途失意后,萌生出归隐山林、回归自然的念头。“欲”字,精准地捕捉到了诗人内心这种想法的萌生状态,它并非是已经确定的行动,而是一种在现实打击下,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向往。“惜与故人违”则笔锋一转,将情感聚焦于与友人的分别之上。一个“惜”字,重若千钧,深刻地体现出诗人对王维这位挚友的深厚情谊与不舍之情。在去意已生的情况下,仍为与友人的分离而惋惜,这一“欲”一“惜”,相互矛盾又相互交织,把诗人在理想与友情之间难以抉择的复杂心态展现得极为细腻、生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纠结与痛苦。颈联“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联是全诗的核心所在,也是诗人情感爆发的关键节点。“当路谁相假”,诗人以一种近乎质问的语气,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发出了强烈的控诉。“当路”指的是那些身处要职、掌握权力的人,“相假”即给予帮助、援引之意。在诗人的亲身经历中,这些当政者冷漠无情,对他这样渴望施展才华、求取功名的人,没有伸出援手,任其在困境中挣扎。“谁”字的运用,增强了反问的力度,凸显出诗人对这种世态炎凉的切肤之痛,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难以得到举荐的残酷现实。“知音世所稀”则从另一个角度,即友情与理解的层面,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在这茫茫世间,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才华、懂得自己内心抱负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而王维便是这极少数中的一位。“稀”字简洁却有力,道尽了诗人在寻求知音道路上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凸显出他与王维之间情谊的珍贵与难得。这一联在内容主题上,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漠,以及知音难觅的普遍困境;在表达技巧上,通过反问与直白陈述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使读者能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尾联“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只应守寂寞”,“只应”二字语气坚定,透露出一种无奈中的决然。在经历了求仕的挫折、感受到世态的炎凉以及体悟到知音的稀少之后,诗人认为自己似乎别无选择,只能回归到寂寞之中。这里的“寂寞”,不仅仅是指生活环境的安静、无人打扰,更象征着远离官场喧嚣后的清冷、孤寂,以及在这种状态下对自我内心的坚守。“还掩故园扉”则以一个具体的动作,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归隐的决心。“掩扉”意味着关闭外界的纷扰之门,回归到自己的故园,过上一种与世无争、宁静淡泊的生活。这一动作描写,将诗人的归隐之情具象化,使读者仿佛能看到诗人转身回到故园,缓缓关上家门的场景,充满了画面感与感染力。此联在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归隐主题,在情感上,将那种无奈、失落却又不得不做出选择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
4. 作品点评
《留别王侍御维》是孟浩然的五言律诗。此诗最大亮点在于语言质朴自然,摒弃了华丽辞藻与精巧雕琢,语句近乎口语,却言浅意深。“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直白道出落第后的孤寂与失落,通俗易懂却感染力十足。对偶虽不刻意追求工整,却如“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自然流畅,毫无生硬之感,体现出一种天然的韵律美。诗人以简洁直白的语言,将求仕无果的落寞、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愤懑,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情感真挚且深沉。
# 个中人,个中语,看着便不同(首四句下)。末意更悲。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三、四醇茂,胎息汉人。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 客中无聊之况(“寂寂”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真情(“欲寻”二句下)。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上一篇:唐·王昌龄《从军行二首(其一)》
下一篇:唐·杜牧《旅宿》